转年的拜占庭军队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简介年拜占庭于曼兹科特被塞尔柱人大败,事实上标志了拜占庭中期的结束。随后,受到新型国家的包围,加之自身财力人力的逐步减少,曾经煊赫一时的帝国日渐消沉,尽管偶有或长或短的缓和,整体上消沉态势仍不断加速,导致了其覆亡。然而帝国的消亡过程绝非坐以待毙,事实上在其存在的最后四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中,它都处于无尽的战争中。

军事时间年表(暂略——译者注)年-年的拜占庭军队晚期拜占庭军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以君士坦丁堡为基地的一小支中央军队;各种地方军队;外国雇佣军;以及盟国和附庸国提供的辅军。然而即使有着这些兵员,12-14世纪的拜占庭野战军——显然不算那些为大会战而召集起来的军队——规模无一例外很小,一般由不到人组成,但有时能有-人,甚至极少数情况下能有1-1.2万人。然而那些较小的数额有可能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旧式的只统计现役骑兵的计算方式,需要乘以数倍才包含步兵数额。需要记住的是即使10世纪拜占庭全盛期的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也认为有-骑兵才能足以应对一切战役。中央军——被称作Tagmata或更多地被称为Taxeis或VasilikonAllagia,在13世纪早期之前提供了每支野战军的核心力量。外国雇佣军组成了其中坚,另外还包含了少量皇帝禁卫部队。这一时期早期的地方军队总的来说规模很小,大约仅由永驻地方要塞的少量驻军组成,但是在12世纪他们在规模上稳步扩大。他们整体上在战役中为中央军提供分队,但需要跨越的距离常常导致明显延误一支野战军的及时集结。在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即12世纪后半叶,开始产生在每年冬天将中央军安排到地方以缓解王室财政紧缩的传统,而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区别也多少模糊了。结果很多地方单位发现他们被编入了中央军,尤以狄奥多西二世(-58)在位时为著。由于认为军力孱弱的原因是过于依赖外国雇佣军,他着眼于君士坦丁堡的那些残存本土士兵的精华部分,并削减了外国雇佣军的军饷与特权,表明了他“建立一支不由土耳其人、意大利人、塞尔维亚人,而由希腊人组成的军队”的意向。他的继任者迈克尔八世,作为前拉丁裔雇佣军指挥官,顺理成章地恢复了对外籍军队的大量雇佣。依赖此举他达成了对帝国的重新统一,但同时也耗竭了它的财政资源。故此在安德罗尼克斯二世于年继位后,不得不指示对蛮族军事支出的削减。事实上他连首都中央军都养不起,而不得不将其永久分派给地方长官。后者不得不为这些士兵提供食宿马匹,对他们的补偿由某个委员会发给,却只能时不时地发放。历史学家格雷高利指出此时军中的本土士兵已成为“全世界的笑柄”。他们打起仗来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早溜之大吉。安德罗尼克斯年计划增设新税以供养比提尼亚的人与色雷斯和马其顿的人,但因-年间困扰帝国的一系列内战的第一场的爆发而流产。首相约翰·坎塔克兹努斯(后来的皇帝约翰六世)在14世纪30年代发起了一些改革,在一段时间内设法强制普罗尼埃地主(见下)服义务兵役,加强边境驻军,并强调领薪士兵按实际服役时间计薪,但他的多数努力在年的内战时都被放弃了。内战双方的作战都几乎全部依靠帝国的宿敌塞尔维亚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提供的辅助部队,这些内战使帝国的军事潜力受到重创至于无可救药的程度。帝国所剩的财政尚不足以维持够用的士兵。约翰六世自己那支在年赖以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军队仅有人。走投无路的帝国不得不在年签订协议,承认奥斯曼人的宗主权,而拜占庭军队自年开始就和奥斯曼人共同作战。年约翰五世甚至同意每年春天为穆拉德苏丹提供1名士兵,作为其在此前另一场内战中提供援助的回报,但要说帝国在14世纪晚期还能征集起这么多人就是痴人说梦了。实际上此时拜占庭常备军已经没几个了,年巴耶济德苏丹要求帝国每年提供仅仅名士兵(而要求塞尔维亚每年提供人),证明了其在数量上着实微不足道。普罗尼埃曼兹科特时代后的许多拜占庭士兵都由叫做普罗尼埃(“远见”或“期望”)的土地所提供的资产来供养。这实际上并不是对土地本身的所有权,而是对其赋役的所有权,土地和户口都是属于国家的。尽管这些普罗尼埃是科穆宁王朝的皇帝尤其是曼努埃尔一世在12世纪重建中央军的重要方式,他们仍然属于相对非正规的部队,直到13世纪,而此时他们已经开始减少了。普罗尼埃地主,通常是本土重骑兵(尽管在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普罗尼埃被视作“半蛮族”和外籍人),正式称号是普罗尼亚(pronoiarios)(本篇译作将军事封邑均音译为普罗尼埃,而将其拥有者均音译为普罗尼亚,读者注意区分——译者注),但13世纪后更多地被简单通称为stratiotes即“士兵”。尽管其普罗尼埃通常位于地方,普罗尼亚本人却一般是中央军的士兵,所以实际上是离开土地的地主。然而他们却不是全职军人,只是后备力量,在需要时应召服短期兵役,其他时候则缴所得税以供养其他地方的野战军。普罗尼亚常常成为豪强(dynatoi),许多时候这些人有其随从伴随行动。由oikeioi(族人和同伴)和oiketai(扈从)组成,后来还包括私人豢养的佣兵。这种随从最多时不超过30-80人,更多情况下差不多仅仅够用。然而有些普罗尼埃——这一类更多地被称为oikonomia——其价值被认为较低,产出仅为平均的六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这些由农兵所持有的小块土地,一般提供轻骑兵或步兵而非重骑兵,并且和由两个或更多人同时占有的普“集体”普罗尼埃一起,成为13世纪时维持本土地方军(并且多少也维持驻军士兵)的常规手段。这种小块土地的士兵在安德罗尼克斯二世乃至其后一段时间(最后一次增加他们数量的努力是在年)都受到持续重视,然而在14世纪边境土地被逐渐遗弃给土耳其人时他们的重要性也迅速衰退。一开始普罗尼埃不可传给子嗣,但是迈克尔八世统治时期将一些普罗尼埃变成世袭的尝试可能是为了遏制这种衰退,而年代世袭普罗尼埃数量的激增可能是为了在内战期间赢得豪强的支持。然而这种与地方豪强的疏离,加之领土的持续丧失,以及被无节制地授予许多普罗尼亚的兵役豁免权,一道导致了14世纪时普罗尼埃制度不可挽回的全面崩溃。部队组织军队的下属编制拥有一系列名称。中期拜占庭名称bandon(或tagma)和moira,最初由或左右士兵组成,在本时期早期依然时有出现,但13世纪时最常见的是骑兵allagion,由一名allagator指挥。尽管只是在某些时候作为部队单位的通称,allagion此时已实际上代替了此前的bandon,而其已由最初(10世纪)时的50人编制变成了通常有、有时多达士兵的单位。或左右的单位或编制在拜占庭晚期军队中多次出现。理论上allagia可被再分为、50乃至偶尔由10人组成的单位。作战时allagia组合起来,通常三个一组,组成称为taxeis,syntaxeis,lochoi或tagmata的较大单位。然而奇怪的是,最后一个名称也被用来称呼许多规模更小的单位。随着小亚细亚的丧失,allagia也消失了,而在帝国的欧洲领土上,megalaallagia(也称大allagia)出现了。每个行省似乎都被指定了一个megalaallagia,并按行省来命名(例如,萨瑟洛尼卡的Thessalonikaion,维塞的Vizyeteikon,塞雷的Serriotikon),且实际上每个在本行省征召的本土士兵,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驻军还是后备军等,可能都被编入其中,这种入编的士兵被统称为megaloallagitai.Megalaallagia出现于年代并一直存在到了14世纪上叶,在-年间,由于其存在的基础——行省,沦陷于土耳其人和塞尔维亚人,而消失。其后的拜占庭的部队组织便仅能立足于那些非典型的兵源基础。禁卫部队被保留到11世纪末科穆宁王朝时期的禁卫军团,包括Hetaireia,Exkoubitoi,Athanatoi,Varrangoi或称瓦兰吉卫队,还包括阿列克谢一世新增的重步兵卫队,职责为守护皇宫。在这些部队中,只有瓦兰吉卫队在阿列克谢死后仍然存在,而更像是治安部队而非禁卫部队的瓦达瑞泰卫队,则由约翰二世或更可能是由曼努埃尔一世所创。在西欧多·科迪努斯年的著作《政府》中提到瓦达瑞泰卫队似乎在年已消失,应该是由御卫队所取代,后者是由一个步兵allagion和一个骑兵allagion所组成的本土军团。如果不考虑此说,则瓦达瑞泰卫队最后出现于年。《政府》还提到了另外两种13世纪的单位,Mourtatoi(希腊-土耳其混血的弓箭步兵)和Tzakones(一支装备锤杖的海军卫队),这两者据称仅在短时间内充任过禁卫部队,而在13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仅有的皇宫部队只有瓦兰吉卫队和瓦达瑞泰卫队(一说御卫队)。据西欧多·科迪努斯所称,在年以后整个中央军或称Taxeis的军力为人,编为12个allagia,所以隶属于之的所有禁卫部队都不可能有很大的规模。坎塔克兹努斯为保护皇帝约翰五世而在年建立的卫队仅包括人外加“当时所有在役的蛮族斧兵(就比如瓦兰吉人)”。瓦兰吉卫队的存在在年依然有记载,而在帝国覆亡前的最后时刻肯定已经不存在了。然而,也有说法称在15世纪时其职责可能已由一支克里特人卫队所继承,后者的存在在年有记载。这支部队有且很有可能在年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中由守卫布拉赫内宫附近三座塔楼的克里特人所代表,其作战如此顽强以至于土耳其人允许其安全撤离。在此役中“皇家部队”显然有所出现。另有一支外籍禁卫军团,据称至少存在到了年,是由加泰罗尼亚人所组成,约翰六世(坎塔克兹努斯)在14世纪中期用加泰罗尼亚人组建了一支人的部队。最后还有一支禁卫部队由皇帝自己的亲族、扈从组成,对皇帝如影随形。基纳莫斯记载称年曼努埃尔一世有一支“包含了和他亲缘最近的亲属,其中有他的至交和姐夫们”的军团的伴随,而尼科罗·巴尔巴洛告诉我们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年守卫君士坦丁堡时有一支由“他绝大多数男爵和骑士”组成的卫队。地方军和边境防御行省,或称军区,即拜占庭中期时帝国被分成的行政分区,在曼兹科特战役后的一个世纪里被逐步地重新划分,在年代它们主要是安纳托利亚的:卡帕多西亚,霍尔迪亚,西里西亚,基维莱奥冬,米拉萨和米拉诺丁,尼科卡斯特拉,尼科米底亚,奥普希金,奥普蒂马顿,帕夫拉哥尼亚-布凯拉里安,和瑟拉克森;欧洲的:博洛里亚,布拉尼瑟沃-尼什,迪拉齐昂-欧里德,希腊,马其顿,尼科波利斯,帕里斯齐昂,伯罗奔尼撒,塞尔维亚,斯科普里,斯特里蒙,萨瑟洛尼卡,色雷斯,以及维罗朗。与早些时候的军区对比可知,在10-11世纪极少有军区保持了完整。由于拜占庭领土的缩小,地方防御和边境防御实际上已经是同义词。13世纪之前,每个行省都始终由一名doux(“公爵”)所治理,他同时也是该行省能召集的任何武装力量的指挥官。在他之下,负责管理各镇军务的是一名称为kastrophylax即要塞守将的官员。然而在14世纪时,已经比拜占庭中期时候小得多的军区,已经被一种更小的行政单位所取代,一般称为katepanikon,以一个kastron(一个带中央要塞和城墙的城镇)为中心。此时的总督,称为kephale或“长官”,开始由一名kastrophylax(专门负责行省防御的硬件管理)以及一名称为tzaousios(源于土耳其语)的、负责指挥驻军的官员,来协助完成其军务职责,战争时期,总督担任地方总司令,管理向参战部队提供补给的工作,而参战部队则由tzaousios负责指挥。行省以及所有边境的大城镇组成了这种kastra。其防御靠征自本地地主和修道院的税款来建立和维持,只要税款充足,就能有永久的驻军。这些驻军总体上由地方安排的某些方式而非经由中央的政令而征召,通常是本地人而非外籍雇佣军。他们组成了每支地方军的核心。然而,这种驻军的许多成员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士兵,而是称为tzakone的市民巡逻队,担任短期、有时则是长期的警卫工作(称作tzakonike或vigla)。这种市民巡逻队同样被分配在13-15世纪时大量建造的简易瞭望塔中服役,当时此类瞭望塔在色雷斯和马其顿建造颇多。显然,帝国维持其防御很大程度上依靠当地居民在人力和财力上的努力。尽管有记载称其在缴纳这些被征来雇佣额外兵员的资金的时候都带着“非常差的态度”。边境地区的人民经常得到各种军事移民的支援,有时由外族人群(不是雇佣军就是战俘)组成,但通常是本土人受各种诱惑的鼓动而来,诸如免税,以及对“杰出者”授予普罗尼亚,这些人不仅定居于此类驻防区,还参与当地的防御。13世纪下半叶,大量这种民兵发现自己被强迫变成了短期服役的士兵,随后通过持有土地作为有偿(但也是强制)兵役的回报。这种变化使其士气低落,导致了逃兵或是在集结时不应召保卫其财产的情况。有些甚至叛逃去了土耳其。这导致了安纳托利亚边境的逐步瓦解,此过程因迈克尔八世着重于帝国的西部防御而大大加快。到了13世纪末期,安纳托利亚行省大部已沦陷,其军队也已全数瓦解。在年之前仍然有士兵被从欧洲派去安纳托利亚,但其后便再没有了。海军拜占庭海军实力的削弱开始于10世纪,在阿列克谢科穆宁一世时期被大体上遏止,但在其年驾崩后依然继续。其后的继任皇帝们在海军防御方面极大地依赖于意大利沿海的共和国:威尼斯、热那亚及比萨,这些方面同意提供船和人,以交换酬金和在与帝国贸易时的可观的商业优惠。年与威尼斯达成的协议就极为典型。其中规定在六个月间共和国要提供40-艘桨帆船(由帝国出资装备),帝国境内四分之三的威尼斯殖民者被要求在这些船上服役。在意外的紧急情况时殖民者们则被要求在拜占庭的船只上服役。本土舰队得到曼努埃尔一世的复兴,故而在年远征达尔马提亚时他可以给出12艘大型战舰、艘桨帆船和60艘运输船。然而,在他的继任者治下,海军继续衰减。年时仅有30艘桨帆船还在役,而在年第四次十字军兵临君士坦丁堡时,仅剩的20艘虫蛀的废船只堪用于作为火攻船。年尼西亚帝国光复君士坦丁堡时,迈克尔八世再次重建了舰队,船员由Gazmouloi,Tzakones和Prosalentai组成。Gazmouloi是希腊-拉丁混血裔,据称是有“源自拜占庭人的审慎与战斗热忱,以及源自拉丁人的莽撞大胆”。而Tzakones和Prosalentai都是本土人,前者来自摩里亚,担任水兵,后者则担任桨手。这支重建的海军在年得到安德罗尼克斯二世的扩编后拥有80艘船,而他很快又将其解散,并至少遣散了Gazmouloi和Tzakones以试图节约开支,代之以完全依赖热那亚船只(在年雇佣了50-60艘左右)。他自己在年时的建造20艘桨帆船以复兴舰队的计划则胎死腹中,转而由其孙安德罗尼克斯三世发起了海军的最后一次重振。他重新雇请了在安德罗尼克斯二世时期被遣散的Gazmouloi,可能也有Prosalentai,(这两者分别在至早年和年仍有记载),而到了年他已有能力为某个抵抗土耳其的联合舰队提供10艘桨帆船。然而尽管、、和年几次对商船的强征能让拜占庭舰队的表面实力短暂地提升到或舰之多,过了这段时期后剩下的真正的战舰最多还是只有10艘。指挥系统尽管晚期拜占庭拥有复杂的军事等级系统,它们的授予反映的是皇帝对受衔者的看重程度而非表明受衔者有能力负担其头衔所暗示的军事职责;而让受衔者有权进行指挥的是他的等级,而非此前他名不副实的能力。因此许多战场指挥官实际上只有平民的能力也就不奇怪了,而海军军官指挥陆军、陆军军官指挥舰队也是常事。帝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自然是皇帝,通常独自带领大规模远征。综合来说,西欧多·科迪努斯所著《政府》中给出了皇帝之下的理论上的指挥系统,组成如下:1.君主;2.Sebastokrator;3.共治皇帝;4.Megasdomestikos(在前三者空缺时的高级指挥官);5.Megasdoux(海军统帅);6.Protostrator(4的副手);7.Megasstratopedarches(专门负责民兵,由掉多系二世于13世纪中期设立,负责补给);8.Megasprimmikerios(皇家侍卫队统帅);9.Megaskonostablos(拉丁雇佣军的统帅,由约翰三世设立);10.Megasdroungarios(警卫部队统帅);11.Megashetaireiarches(军中雇佣部分的名义统帅)12.Epitoustratou(专门负责陆军,13世纪时设立的另一职位);13.Scholac负责人(曾经是军队高级指挥官,但此时只是虚职);14.海军Megasdroungarios(5的副手);15.Protospatharios(皇帝侍从的指挥官);16.Megasarkhon(由狄奥多西二世设立,作为其家族部队的指挥官,但此时只是8的副手);17.Megastzaousios(皇家侍卫队的皇家卫士,负责在宫廷仪式中维持秩序);18.Skouterios(皇家旗手);19.Amyriales(海军上将,海军的三把手);20.Megasakolouthos(瓦兰吉卫队指挥官);21.ArkhontouAllagion(13世纪早期时皇家侍卫队的指挥官,但到了14世纪成了16的副手);22.Protallagator(御卫队指挥官);23.城防负责人(负责君士坦丁堡的防御);25.Hetaireiarches(11的副手);26.Mourtatoi的Stratopedarches;27.Tzakones的Stratopedarches;28.“独马骑兵”的Stratopedarches;29.弩兵的Stratopedarches,以及30.Protokomes(首席伯爵,一种海军军官)。13-15世纪,军中的平民军官有pinkernes(皇家仆役长)mesazon(宫廷信使),parakoimomenos(管家)以及protovestiarites(皇家司库)。火器与帝国14世纪时,火药炮兵的应用在欧洲自西向东缓慢传播着:最早记载的应用是在年的匈牙利,年的西巴尔干,以及年的塞尔维亚。奥斯曼帝国至晚在年拥有了加农炮。随后是手炮,在年被广泛传播应用于巴尔干。然而,这种中世纪晚期武器基本没有传入帝国。除却一个对年约翰七世使用火器(用于对付约翰五世据守的金门要塞)的似是而非的提及,而尽管拜占庭至晚在年就确切知道了火器,似乎他们在大约年之前从未真正发展过任何自己的火器,是年根据Chalkokondyles所说,火器被用于保卫君士坦丁堡抵抗奥斯曼人。这些火器可能是经由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而获得——显然没有证据证明拜占庭人自己制造过。到了年才有唯一的一个对火器制造师的记载,而当皇帝雇不起他时他把他的服务转而卖给了土耳其人。拜占庭从未在战场上使用火药炮兵,而所知唯一一个曾由火器保卫过的地方正是君士坦丁堡,其在年拥有数目不定但显然不够的火器。据Chalkokondyles和Chios的雷纳德(两个目击者)所说,这其中包括了一些足够大的火器(能发射40公斤/90磅的弹丸),它们的开火“撼动着城墙,对城墙造成的伤害比对敌人造成的伤害还大”。雷纳德还举出了其他一些火器“因为炮弹和火药短缺而无法频繁发射”,而当能发射时这些火器造成了土耳其人“极大的人员伤亡”。手炮可能完全没被拜占庭人采用过,历史学家杜卡斯在年提及拜占庭在年守卫君士坦丁堡时“发射由火药推动的铅弹,每次同时发射5-10颗,大小和本都胡桃差不多”,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相关证据。然而,他并未亲身经历那场攻城战的事实,以及他用来描述手炮的词句和年匈牙利人所用过的相同,说明他的说法不足信。年的目击者们几乎没有提到过拜占庭士兵使用手炮。即便如此,拜占庭对手炮有诸多称呼,称之为molybdobolon(“掷弹器”)或skopeta或touphax(对意大利和土耳其对手炮的称呼,schioppetto和tufenk的误作)。“雇自万国的士兵”晚期拜占庭士兵大体可明确分为三类:普罗尼亚;拥有小块土地的屯田兵;以及外籍人,即辅军或是雇佣军。这三者的界线时常不明确。比如,有些辅军会领军饷,大量雇佣军获得了普罗尼埃,而有些屯田兵除了土地也获得了军饷。但严格来说普罗尼亚是最非常规的部队而雇佣军或辅军则是最常规的。当然,所有晚期拜占庭军队的绝大多数都由外国人组成,本土成分如此之小以至于外国的评论家常常根本没有留意到其存在。随着11世纪晚期小亚细亚地区及其兵源的丧失,雇佣军的重要性稳步增加着,虽然帝国由于经济逐步崩溃而日渐难于为其发饷。对其进行的雇佣只是承认了这样的事实,即装备精良的“职业”士兵比起本土士兵通常更为忠诚,且毫无疑问拥有更高战力。尽管其中一小部分是本土拜占庭人或其他由战俘组成的部分通过服兵役换取在帝国境内定居,雇佣军的多数依然只是应需前来的外国人,部分有永久的维持基础,其他则只是短期受雇。尽管貌似地方总督或战场将领有时会自行雇请他们,目前所知的一切情况都是他们直接受中央政府的雇佣并被其成为misthophoroi,得名于其军饷的名称,称为misthos或roga。是故他们大多被安置于中央军。理论上军饷是两个月到六个月一发,但很少能按时发放,虽然这种拖欠经常导致大规模的逃兵。在到年间,有些雇佣军是作为有自我组织的连队(称为syntrophiai)而受雇。最著名的就是罗杰·德·弗洛的加泰罗尼亚人“伟大连队”。拜占庭雇佣他们时的经历可能就是其后的雇佣军很少再超过人的原因。11世纪时发生过太多的严重逃亡事件——最突出的一次就是在曼兹科特——同样让拜占庭认识到最好的情况就是所有的雇佣军单位都保持在易于管理的规模上,而在12世纪拜占庭一时忘却了这个教训后大规模逃亡又再次发生。下面的“佣兵大辞典”包含了12-15世纪的各种外籍兵团,当可让读者们了解到晚期拜占庭军队的普遍情况。阿兰人这些名义上皈依基督教的土耳其人来自高加索地区,常常被称为马萨格泰人,在拜占庭服役提供轻装弓骑兵。已知他们自11世纪晚期到至早12世纪中期时受雇于拜占庭,在13世纪中期和14早期又再次受雇。编年史家蒙塔纳说他们被认为是“东方最好的骑兵”,其时(年)五到八千阿兰人被作为军事移民驻在色雷斯,军饷比工资最高的本土士兵多一倍。然而他们军纪不佳,在-年间与加泰罗尼亚人混编服役时,与后者的关系也不好,导致了年他们被后者彻底消灭。阿尔巴尼亚人他们在14世纪上半叶首次受雇于拜占庭,但主要(如果不是仅仅)被用在塞萨利和摩里亚,在后者服役是在年。在年代狄奥多拉·帕莱奥格罗斯一世(-年在位)允许大约一万阿尔巴尼亚人以服兵役为条件定居于摩里亚,到了15世纪时他们的人数号称逾三万。他们主要作为骑兵服役,是年代和年代统治者们用以重夺摩里亚的军队的中坚。他们一向由其自己的首领带领服役,且似乎专属边境防御部队。亚美尼亚人12-13世纪时,建立自西里西亚的亚美尼亚辅军部队时常被提及在叙利亚北部和安纳托利亚随拜占庭野战军一起作战。比如年尼西亚皇帝狄奥多拉一世的军队中就有亚美尼亚士兵。12世纪时西里西亚士兵实际上和本土拜占庭士兵没有外观差异,但是到了13世纪时,受邻近的十字军公国的影响,他们的装备明显西化。巴尔干人自迈克尔八世于年佩拉哥尼亚战役时建立一支数目未知的巴尔干人部队后,他们就变得越来越常见,一直到14世纪下半叶。显然他们常常作为有自身组织的盗匪团而受雇,比如在-年受科伊罗伯斯科斯领导、在年受塞巴斯托普罗斯领导的一支人的盗团。他们完全由轻装弓骑兵组成。-年间,巴尔干沙皇也经常提供部队作为同盟军,比如年安娜女皇提供的人。勃艮第人年勃艮第公爵派出人支援君士坦丁皇帝在摩里亚的作战,15世纪时偶有一些流浪的勃艮第人为拜占庭提供军事服务。加泰罗尼亚人他们自年开始就偶有受雇,拜占庭所雇的最大的加泰罗尼亚人团体是罗杰·德·弗洛的“伟大连队”,在年受雇时总计约有1骑兵、Almughavares(阿拉伯语名词,应译作“突袭者”或是“散兵”)和其他步兵。不幸的是,连队的胜利让弗洛骄横自大,乃至公开对皇帝不敬。要求他削减兵力的命令被其无视,故在年拜占庭刺杀了弗洛,并强行遣散了连队。尽管如此,年连队一支残部又回到拜占庭服役。在年君士坦丁堡外的一次失败的海战后(是役阿拉贡-威尼斯-拜占庭海军对抗热那亚人)有3-加泰罗尼亚人留在约翰六世手下服役,被编为一支卫队。到了年这些人只剩下了,但建制本身可能存续到了15世纪。克里特人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被威尼斯夺取之前,克里特曾是帝国的一部分,所以其后自然有很多克里特难民到帝国境内寻求庇护。在13世纪晚期,有未知数量的克里特人以服骑兵役为代价被安置在小亚细亚。帕奇梅里斯记载在安德罗尼克斯二世的军中,克里特人已构成了可观的一部分。杜卡斯将年君士坦丁堡守军中的克里特人描述为“帝国最忠诚的臣民”。年威尼斯给予帝国特许,准许其征募克里特士兵和水手,这是其没有授予其他任何政权的特权。库曼人在拜占庭军役中这些亚洲游牧民族完全作为弓骑兵服役,通常是盗匪或是乌兹别克、塞尔柱或其他土耳其士兵。库曼人最早受雇于11世纪末期,直到14世纪上半叶前都是拜占庭军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中央军中的库曼人被统称为西徐亚人(原指军中的佩切涅格人)。年约翰三世将大约1万库曼人作为军事移民安置在色雷斯和安纳托利亚,他们常从这两地被集结参与欧洲战事,至少到年乃至更晚时仍是如此。最后他们似乎希腊化了,一名能说希腊语的库曼人甚至成为了安德罗尼克斯二世手下的megasdomestikos.年代拜占庭所雇的库曼士兵来自塞尔维亚的斯蒂凡·乌里希二世租给迈克尔九世(-年间的共治皇帝)的一支辅军部队,后者借出后就再也没被归还过。英格兰人年代有英格兰人受雇于拜占庭。12世纪时他们逐渐被吸纳进瓦兰吉卫队,因此到了年时瓦兰吉卫队也被描述为“英格兰籍”部队,尽管在年之前其仍然包括斯堪的纳维亚人。到了年瓦兰吉卫队基本全由英格兰人组成,当时迈克尔八世用组合词Englinvarrangoi描述之。似乎史载-年君士坦丁堡守军中的英格兰“武装战士”就是瓦兰吉卫队。就如同他们的前任斯堪的纳维亚人一样,英格兰卫兵由持斧步兵组成。对“英格兰籍”持斧士兵的最后一次记载是在年。格鲁吉亚人12世纪时偶有对格鲁吉亚雇佣军的记载,当时他们出现于年代征战于意大利的拜占庭军中,随后是由国王乔治四世(-年在位)向帝国出租的辅军部队。他们始终全部是骑兵,且同时装备着弓和骑枪。匈牙利人匈牙利籍辅军部队在12-13世纪陆续出现过,诸如年约翰二世组建的军队里的那些,以及在年在帕拉戈尼亚随迈克尔八世作战的那些。现存记载称这些部队始终全部是骑兵。“拉丁人”尽管也包含意大利人、德意志人和西班牙人,被拜占庭称为“拉丁人”、“法兰克人”或“凯尔特人”的西欧雇佣军主要由法国人组成。自11世纪他们就被大量雇佣,一开始是从诺曼人通知的意大利和西西里雇佣,后来主要是从巴勒斯坦十字军诸国,直到后者灭亡,其后是从法兰克人统治的希腊雇佣。在亲拉丁的皇帝曼努埃尔一世治下,他们的数量增长明显,成为仅次于土耳其人的主要雇佣军力量。尽管部分是步兵,尤其是弩兵和15世纪间手炮兵之类的特殊兵种,他们多数无疑是重装骑兵。拉丁人以及重要性次之的库曼雇佣军组成了尼西亚帝国中央军的主力。尼西亚帝国,尤其是约翰三世期间,所雇佣的拉丁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专门设立了megaskonostablos一职来负责管理他们(此职务偶尔亦由拉丁人担任)。在年随着使用土耳其人和库曼人的增多,拉丁人的数量也在同步减少,但在-年内战时得到复兴。在13世纪时,中央军中的拉丁士兵被统称为Latinikon或Italikon兵团。在拜占庭服役的拉丁人并非都是雇佣军。盟友提供的辅军部队也偶尔出现,诸如弗雷德里克二世皇帝在年向伊庇鲁斯提供的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以及年其子西西里国王曼弗雷德提供的德意志骑士。最著名的辅军部队是年波希柯尔特元帅旗下的部队,包括重骑兵、侍从和弓箭手,全部由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出资雇佣。同年这些人大部分返乡,但六分之一的士兵留在君士坦丁堡直到年。蒙古人一位15世纪的奥斯曼历史学家记载了尼西亚帝国军中的蒙古辅军被苏丹凯·克巴德(-年在位)统治下的塞尔柱人击败。尽管未见于史载,迈克尔八世显然曾于年和伊尔可汗忽拉古达成过协议,而在年得到了金帐汗国诺盖可汗提供的蒙古人,他凭借这些部队进攻塞萨利。年伊尔可汗奥耶图许诺为安德罗尼克斯二世提供0人,而到了年派遣了0人到比提尼亚从土耳其人手中收复了很多拜占庭城镇。安德罗尼克斯后来用以对抗塞尔维亚人的蒙古部队或许即是来源于此。佩切涅格人土耳其语佩臣涅格人,即佩切涅格人,古称“西徐亚人”,组成了拜占庭中期军中亚裔雇佣兵的主体,但12世纪时对他们的雇佣有所减少。年在艾斯基扎格拉一役被俘的佩切涅格人被作为军事移民安置在色雷斯和马其顿,直到年拉丁人到来之前一直兴旺于斯,但是对佩切涅格雇佣军参战的最后一次记载似乎是在-年间。罗斯人罗斯诸王公在12世纪向帝国提供辅军,大多在瓦兰吉卫队中服役。斯堪的纳维亚人此阶段早期,瓦兰吉卫队仍然主要由挪威人和丹麦人组成,而《斯维国王萨迦》称在年阿列克塞三世直接向斯堪的纳维亚国王索取1人以充实瓦兰吉卫队。“丹麦籍”卫兵最后一次见于记载是在年。塞尔维亚人在12世纪上半期,塞尔维亚人被帝国强征骑兵参与小亚细亚的战事,随着曼努埃尔一世于年击败塞尔维亚人,这一数字增加到人参与亚洲战事外加人散瘀欧洲战事。其他塞尔维亚佣兵由约翰二世在年安置在安纳托利亚的塞尔维亚战俘组成。即使到了塞尔维亚开始对帝国取得胜势以后,塞尔维亚人佣兵部队和辅军仍然常见于拜占庭军中。例如,迈克尔八世在佩拉戈尼亚的军中就有到塞尔维亚人。在14世纪上半叶,盟国提供的塞尔维亚辅军部队在规模和重要性上都持续增长,尽管其被认为并非都由塞尔维亚人组成。比如斯蒂凡·乌里希二世在年租借给迈克尔九世库曼骑兵,而-年间约翰六世得到的则是德意志佣兵。塞尔维亚人最后一次为拜占庭而战是在年,当时约翰五世被提供了骑兵。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在拜占庭中期时曾被广泛雇佣,到了13世纪下半叶迈克尔八世在位时又恢复了对其大规模的雇佣。史载年他私人雇佣了塞尔柱人,而当时隶属中央军的塞尔柱人则被称为波斯人军团。自14世纪始,土耳其人成为了任何拜占庭野战军中外籍军团最主要的部分,他们不是雇佣军而是盟国辅军,不领军饷但有权据有他们所掠获的战利品和战俘。艾丁的乌摩尔为安德罗尼克斯三世在年的阿尔巴尼亚战役提供了这样的辅军骑兵,后来又在年提供约翰·坎塔克兹努斯六世人,可能在年又提供了1人,而萨鲁罕的埃米尔在年为安娜女皇提供了人。然而后来这些部队则主要是由奥斯曼人组成。年约翰六世拥有奥斯曼辅军骑兵,年则是0人,而年为了从塞尔维亚人手中重夺萨瑟洛尼卡则准备了0人。然而坎塔克兹努斯本人认为如许大规模的部队“超过了罗马的控制能力”,并且“一旦看见利益”就喜欢擅自出击,就像年0奥斯曼人以皇帝的名义自行攻取医院。即便如此,在14世纪和15世纪早期帝国无休止的权力争斗中,这些奥斯曼部队的力量仍为其中一方或多方所看重。在12-14世纪,有一支被称为突厥儿即“土耳其子弟”的常备军团常常和土耳其人伙同(有时是混同)为匪。他们一般由皈依基督的土耳其人的后裔或是混血宗族后裔所组成,偶尔也有帝国之安纳托利亚行省的本土士兵,后者据帕奇梅里斯记载梳有土耳其流行发式以融入其中。自年阿波罗斯战役时突厥儿逃亡之后,他们很少再出现于记载,尽管逃兵有一部分在年重新入伍。乌兹别克人乌兹别克人在其装备的外观和性质上与库曼人和/或塞尔柱人极其相似(与后者几乎难以鉴别),在11-12世纪的巴尔干有所出现。拜占庭大量雇佣他们,且显然他们在年曼兹科特会战和年密列奥克法隆战役中都组成了帝国之土耳其人雇佣军的大部,然而在年之后就不再出现了。瓦拉几亚人瓦拉几亚人士兵最初受雇于11世纪,在此时期被大量使用,尽管被认为是“无信仰的堕落之辈”。在帕拉戈尼亚的伊庇鲁斯军队和14世纪早期迈克尔九世的军队中都有瓦拉几亚雇佣军,而年多布里奇伯爵派了名瓦拉几亚辅军支持安娜女皇。瓦拉几亚雇佣军也参与了年君士坦丁堡保卫战,后来的伯爵弗拉德二世即德古拉也曾任约翰八世麾下“此军队的军官”。帝国末日14世纪的内战耗尽了帝国日渐枯竭的资源的最后一点。帝国不断向西欧请求军事和经济援助,即便在曼努埃尔二世和约翰八世的此举分别在-年和-年招致宗教骚乱(帝国为东正教,西欧是天主教)之后仍是如此,而信仰阻力表面上被年一个不太著名的宗教会议所压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在奥斯曼人不断进犯下帝国的边境持续沦陷。伯特兰顿·德·拉·布罗奇尔在年游历了君士坦丁堡,指出当时帝国的领土不超过从帝都出发的两天骑程所能及。当年奥斯曼帝国最后一次兵临君士坦丁堡时,帝国军队所剩大约不过-1人。然而某种堪称非凡的努力集结起了7-的驻军,据乔治·斯凡特兹(此君受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之命统计其人数)记载,其中人是拜占庭人。有外国人和雇佣军志愿提供了介于2-之间的一队人(据希俄斯的列奥纳多记载“差不多够人”),和两三打船只(部分装备了枪炮),这些人主要是来寻机发财的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加泰罗尼亚人。许多热那亚人实际上来自于共和国的加拉太殖民地,仅仅跨过了君士坦丁堡的金角湾,尽管他们所来自的郊区在冲突中原则上保持着中立。热那亚将领中最杰出者即为乔凡尼·朱斯提安尼·洛戈,他被任命为protostrator并总管城防工作。他带来完全自掏腰包装备起来的3-人和两艘桨帆船(算上船员是6-人)。这些据称“全副武装”的战士装备着弩、手炮乃至火炮。威尼斯人为城防提供的力量受君士坦丁堡的bailli吉奥尔拉莫·米诺图指挥,由5条船组成,这些船送来了士兵。另一支意大利大部队在年随教皇特使卡迪诺·埃西铎抵达,包括名手炮兵和弩手。其中至少有50人是那不勒斯人,但其他的都是从希俄斯所募得(朱斯提安尼的士兵正好也有一部分来自这里)。奥斯曼人于年4月2日开始围攻。史载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拥有艘船和七十万人,但是一位威尼斯目击者尼科罗·巴尔巴洛给出的数字——82-92艘船(包括运输船)和十六万人(符合杜卡斯指出的奥斯曼与守军人数比20比1的情况)——似乎更为可信。此外苏丹还带来了重型砲兵,包括火炮和传统攻城器械。一名威尼斯目击者称有“大小火炮”共计门,巴尔巴洛则称有12门主炮,所发射的炮弹由90-公斤(-磅)等众说纷纭。其中最大者仅能由头公牛勉强拖动。奥斯曼炮兵于4月6日开始炮击,自那时起到攻城结束,每日其火炮要发射-次。守军最后不得不撤退到外墙内,因为其大部已被击成碎石,而守军自己的火炮后座,以及掘进和反掘进作业(二者反复交叉并四次穿过城墙地基)都导致了进一步的破坏。5月18日土耳其人一次草率行动以失败告终,他们把一座还没造好的攻城塔投入一次总攻中而它一进入守军射程就被焚毁。不久以后圣罗曼努斯门附近的部分内城城墙终于崩毁,土耳其人在夜色掩护下用瓦砾填平了宽阔的壕沟,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最初的两波进攻(主要由安纳托利亚士兵和非正规部队组成,多数是自希腊、匈牙利和巴尔干强征的基督教士兵)未接近城墙均被打退,多数被自城墙发射的希腊火所消灭。然而由新军等精锐部队组成的奥斯曼第三线部队成功突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黎明前朱斯提安尼受了重伤。他撤退之后,麾下群龙无首的士兵也作鸟兽散,守军士气大跌,而土耳其人随后借机全面突入。一些拜占庭和意大利将领——包括皇帝本人——指挥进行了一系列的巷战,标志着有组织抵抗的告终。能跑的人都奔向金角湾停泊的为数不多的船只。朱斯提安尼也在溃军之中,抵达希俄斯岛时伤重不治。而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巷战中战死,成为当天捐躯的拜占庭和意大利无名战士之一。特拉比松帝国在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前不久,特拉比松曾在事实上脱离中央独立。这个黑海西南岸的小“帝国”由阿列克塞和戴维两兄弟建立(后来后者成为了帕拉戈尼亚的独立统治者),此二者都是皇帝安德罗尼克斯·科穆宁一世(-年在位)的孙子(是故特拉比松皇帝被称为MegasKomnenos),且两兄弟背后有其表亲、格鲁吉亚的萨玛女皇提供的士兵支持。其后它的存续更多是依赖外交手段与本都地区的险要地形,而非军事力量,在年塞尔柱帝国侵夺其西部后更是如此(这一过程将特拉比松帝国的边境与尼西亚帝国隔开)。这使得这个“帝国”成为弹丸小国中的弹丸小国。在安德罗尼克斯·基奥顿(-年在位)统治结束时确立了塞尔柱的宗主权,他的继任者其后被迫在塞尔柱军队下令时为其提供人(而尼西亚帝国则提供人)。随着年蒙古人在库扎达击败塞尔柱人,此种部队转而提供给蒙古大汗,后来又提供给伊尔汗国,再后来是给帖木儿帝国(其曾要求特拉比松提供20艘桨帆船用于年和奥斯曼人的战争,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是强制的)。特拉比松那向来不值一提的军力在-年间又被地方强权与王权间的一系列内战所削弱。尽管15世纪时的外来人士曾高估其可以发动1.5-2.5万人,对特拉比松野战部队数目最大的记载,即年被集结以向附近阿克喀云鲁(白羊土耳其人)的埃米尔施压的军队,实际上总共不过人左右。其他证据都确认了特拉比松军队始终很少,其中年某穆斯林给出的说法描述其士兵“数量稀少且装备破烂”。如年在于土耳其的战斗中损失了人就被视作是某个大败,而年其一半部队仅由步兵组成(另一半由骑兵和“另一支步兵大军”组成)。所以14世纪中期以后特拉比松自然而然地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军事对抗,转而打造与土耳其邻国的联姻同盟,尤其和阿克喀云鲁用这种方式保持了很多代的亲密关系。帝国的边境防御由拜占庭和本地人(主要是拉扎人和Tzannoi)混血的各地酋长控制,这些人据有自己的要塞和驻军,以此换取帝国官方承认其领地为普罗尼埃。旅行者们认定他们只比盗匪好一点有限,因为他们要向这些酋长交纳重金以换取保护和平安同行的许可。帝国的大部也有责任进行自卫,它们被编成若干领土单位,其上的那些小块土地的拥有者即是拜占庭传统所称的strategoi,stratiotai和kastrophylakes,他们被强制在受召时服兵役。似乎也曾有一支规模极小的中央军存在。年伴随皇帝阿列克塞三世参战的骑兵以及年曼努埃尔三世(-年在位)批准护送西班牙使节卢伊·贡萨洛·德·克拉维奇欧的人,可能即为其代表。这种家兵主要由佣兵组成,在此时期时常被提及。这些佣兵部分为格鲁吉亚人,但大多为土耳其人,是故其大多数为骑兵。也有少量拉丁人能在如此远的东方谋到出路,显然帕拉戈尼亚的戴维在7年有拉丁人受雇在册服役。这些可能是意大利人,因为威尼斯尤其是热那亚都在特拉比松拥有殖民地。有时也有由帝国的土耳其和格鲁吉亚近邻提供的盟国部队可用或至少被承诺可用。这些大多是与皇族结姻的盟国。如在年4月,曼努埃尔三世四个主要盟国中的两个(外甥利姆尼亚的阿塔穆和妹夫卡利比亚的苏莱曼)都是由这种联姻得来。同样地,约翰四世(-年在位)在年策划和土耳其人的联盟时,其中最重要的城垣就是他的妹夫格鲁吉亚国王,以及阿克喀云鲁的埃米尔乌宗·哈桑,后者经双重联姻,同时是其外甥和女婿。奥斯曼人首次对特拉比松发起进攻是在年,尽管城墙经受住了此次与年的另一次围攻,在后者之后帝国被迫交纳大量贡金。约翰四世的兄弟和继承人戴维(-年在位)请求削减此贡金,导致了年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当时奥斯曼大军据说以6万骑兵、8万步兵和-条船兵临城下。约翰四世和戴维苦心打造的联盟立刻瓦解,孤立无援的特拉比松仅仅抵御了数周的围攻便于八月投降。MegasKomnenos戴维先是被流放,两年后遭到处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y/2146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