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速递第四届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天津开幕

第四届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会暨第一届cwCLL和iwCLL联合大会于年3月19日-20日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天津盛大开启。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会、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南京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共同主办。南京医院李建勇教授和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作为共同主席,南京医院徐卫教授和中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作为共同执行主席。本次会议线下参会人数约人,线上约6万人次参会。

大会以《实践出真知——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疑难病例讨论》开篇。来自安徽医院、中国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共7家医院的医生各自分享了本中心的疑难典型病例。

讨论环节精彩纷呈,与会者围绕病例对cBL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少见的CD5阴性的套细胞淋巴瘤、CLL加速期的诊断和治疗选择、MCL中枢受累、CLL并发溶血和脑膜炎、CLL合并精原细胞瘤罕见情况的曲折诊断、肾脏受累的CLL深入讨论,在cBLPD的诊断和治疗上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安徽医院鲍静医生以《CLL?WM?SMZL?1例B细胞淋巴瘤诊疗之路》为题进行汇报

中国医院王婷玉医生以《不同寻常的CD5-B-LPD》为题进行汇报

医院李晓清医生以《CLL加速期患者的治疗选择》为题进行汇报

医院杨萍医生以《MCL中枢受累病例分享》为题进行汇报

医院朱华渊医生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精原细胞瘤一例报道》为题进行汇报

医院修冰医生以《CLL合并AIHA及脑膜炎病例分享》为题进行汇报

医院王冰洁医生《一例肾脏受累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治》为题进行汇报

3月20日

3月20日,大会主会场正式开启。会议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开场主持,大会主席李建勇教授和邱录贵教授分别致辞。

医院徐卫教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定义和标准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和其他类型cBLPD: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B-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脾边缘区淋巴瘤等的鉴别诊断进行了细致讲解,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徐卫教授中国医院易树华教授针对CLL的一线的治疗选择,结合ASH会议的最新研究报道、年版的NCCN指南对免疫化疗、小分子靶向药物单药治疗以及新老药物之间、新药之间联合用药有限治疗的探索,以及新药对TP53异常高危因素的克服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易树华教授医院冯茹教授对CLL-IPI预后积分系统、独特的CLL基因亚群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CLLRichter转化的高危风险因素、MRD的预后意义及对指导治疗的作用,CLL的疗效评估进行了讲解。冯茹医院杨申淼教授围绕复发CLL的研究进展,着重讲述了新药克服耐药的治疗策略(药物应用的顺序、新一代的BTKi抑制剂LOXO在复发难治CLL疗效、双抗药物、CART免疫治疗、更新的药物应用)和如何预防耐药的策略,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视角。杨申淼教授

医院王欣教授就如何进行CLL转化研究的专题介绍了本单位的CLL分子靶标筛选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CLL表观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机制研究、CLL免疫调控及肿瘤微环境的研究。

王欣教授共有三家单位分享了各自的真实世界研究,中国医院王婷玉教授分享了CLL数据库的建立、CLL预后积分系统研究、CLL规范治疗、CLL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医院朱华渊教授对MRD驱动下的有限疗程治疗方案(IFCR、ZBR/IBR、Z/I+V+R)和VR-EPOCH治疗RS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分享;福建医院许贞书教授分享了本单位参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的第二肿瘤》国际多中心研究结果。王婷玉教授朱华渊教授许贞书教授下午会议进一步推向高潮,进入cwCLL和iwCLL联合大会环节。cwCLL和iwCLL联合大会医院MichaelHallek教授介绍了iwCLL的工作概况,包括愿景、任务、目标、组织结构。他表示,未来希望更多地与中国的CLL组织合作。MichaelHallek教授徐卫教授介绍了cwCLL的建立发展过程、年的工作成就、中国CLL诊断和治疗的现状以及iwCLL的合作。徐卫教授瑞士南部肿瘤研究院DavideRossi教授分享了CLL的生物学进展,内容包括应用BTKi治疗CLL患者的耐药位点、伊布替尼治疗后CLL的克隆演变分析、处于休眠状态的MRDCLL细胞等。DavideRossi教授意大利米兰圣拉斐尔大学PAOLOGHIA教授结合更新的iwCLL指南对CLL的精确诊断进行了解读,介绍了ERICESSCA提出的具有重复性能更准确诊断CLL的流式panels以及疗效监测的ERICCLLMRDpanel,并系统讲解了与其他小B淋巴瘤的鉴别诊断。PAOLOGHIA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的PeterHilmen教授分享了新药时代下CLL治疗的选择,包括持续治疗和固定疗程治疗的多个研究比较、伊布替尼对TP53异常CLL治疗的研究结果汇总、新一代BTKiLOXO-的BRUIN研究以及CLL的Cart治疗,最后总结了在现有循证依据下对CLL治疗推荐流程。PeterHilmen教授易树华教授从细胞遗传学、IGHV状态和基因突变等几方面介绍了中国CLL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对中国CL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IGHV状态及使用基因片段和西方患者群体进行了比较,并提出KMT2D和MYD88突变是中国IGHV未突变型亚组CLL患者中独有的。易树华教授会议最后,国内外专家围绕以下话题就CLL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1.CD5-是否能诊断CLL?2.在什么情况下CD43和CD可以帮助诊断CLL?3.MRD是否在将来会指导靶向药物的选择?4.伊布替尼是上市最早的BTK抑制剂,已在全球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有8年的随访结果和生存获益数据,是否会被其他新出现的BTK抑制剂所取代?是否有可靠的循证证据?5.是否应用新药治疗所有的未突变型患者?还是初始选择免疫化疗后对于治疗反应差的患者进行早期转换?对于IGHV突变型的患者是选择FCR还是靶向治疗?大家在思辨中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大会一直致力于与国际接轨,在全国范围内规范CLL诊疗、完善预后评估、提高CLL治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推动CLL真实世界研究,开展CLL规范化巡讲,促进中国CLL规范化诊疗进程。

中国慢淋工作组组长邱录贵教授表示,在过去的十年,我们见证了淋巴瘤等血液肿瘤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但相比于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慢淋的诊疗与管理体系仍面临着明显的挑战。切实地医院对于慢淋诊断、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慢淋诊疗管理制度,中国慢淋工作组任重道远。cwCLL将会带领中国血液肿瘤领域工作者走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探究之路,造福中国的CLL患者。

作者:王婷玉、易树华

编辑:乘以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f/214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