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发生于甲状腺部位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女性,7~20岁和40~65岁为两个发病高峰期。甲状腺是人体重要器官部位,每年患上甲状腺顽疾的患者数不胜数。根据我国癌症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平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十年来增长了近5倍,发病增长率位列所有癌症首位。
传统中医疗法甲状腺癌的发生主要由外伤六因合内伤七情所致。其发病机理:一是外伤六因之邪稽留肝经,经气阻滞,气滞则血瘀,邪毒凝滞发为肿块。二是内伤七情,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侮脾犯胃,肝脾不和,津液失布,聚津为痰,痰毒胶结而发为肿块。传统治疗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⒈痰凝毒聚型
主证:颈前肿物,质地坚硬,逐渐增大,较为固定,形如覆杯,有时发胀作痛,咳嗽多痰,或有颈部两侧瘰疬丛生。舌质灰暗,舌苔厚腻,大便干,脉弦滑。
治则:化痰软坚,消瘿解毒
方剂: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海带,昆布,川贝,陈皮,半夏,青皮,川芎,猫爪草,夏枯草,葎草,黄药子。
2.肝郁气滞型
主证:颈前肿物,坚硬如石,胀痛压痛,推之不动,胸闷气憋,妨碍呼吸及吞咽,心烦易怒,头痛目眩。舌质紫暗,弦脉数。
治则:疏肝理气,化痰破结。
方剂:通气散坚丸加减。当归,川芎,黄芩,花粉,莪术,胆南星,海藻,穿山甲,夏枯草,丹参,干蟾皮,白英,龙葵。
3.毒热蕴结型
主证:颈前肿物凹凸不平,发展迅速,灼热作痛,头痛颈痛,咳嗽黄痰,声音嘶哑,呼吸、咽下困难,有时恶心,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绛,舌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散结消瘿
方剂:清肝芦荟丸加减。黛蛤散,芦荟,青皮,牙皂,草河车,山豆根,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瓜蒌,花粉,野菊花,代赭石,旋覆花。
4.正虚毒恋型
主证:甲状腺肿物术后或放疗后,心悸气短,全身乏力,自汗盗汗,精神迟钝,萎靡不振,头晕目眩,饮食减少,二便失调,或肿物转移或复发者。舌质暗淡少苔,脉沉细弱无力。
治则:益气养阴,温阳解毒
方剂:生脉散、二至丸加味。沙参,党参,黄精,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花粉,黄芪,仙灵脾,生地,海藻,生石决明,钩藤,菖蒲,白花蛇舌草。
求是派治疗
1.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1)术前:舒肝理气、化痰软坚:柴胡、白芍、青皮、枳壳、郁金、木香、黄药子、山慈菇、夏枯草、生牡蛎、石见穿、桔梗、王不留。
有血瘀症状:加莪术、三棱、桃仁;有阴虚内热,加:生地、沙参、元参、浙贝、丹皮;胸闷气憋者,加:瓜蒌皮、杏仁、红景天。
(2)术后:益气养阴、理气化痰:黄芪、当归、白芍、党参、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夏枯草、生牡蛎、白芥子、海浮石、桔梗、香附。
加减:热像明显着:加生地、丹皮、山栀子;术后复发者,加:海蛤壳、海浮石、黄药子、山慈菇、土元、蜈蚣。
2.髓样癌因瘤块生长缓慢,大多患者不愿手术治疗。
治则:祛瘀消坚、化痰散结: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莪术、三棱、元参、土贝母、生牡蛎、黄药子、山慈菇、白芥子、蜈蚣、桔梗、枳壳、白花蛇草、蚤休、生甘草。
声音嘶哑者,加:山豆根、射干、牛蒡子、木蝴蝶、土牛膝根。咳嗦胸闷者,加:瓜蒌皮、法半夏、苏子、杏仁。
3.未分化癌在放化疗的基础上,以扶正为主:温阳益气、解毒散结: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熟地、黄精、鸡血藤、山慈菇、黄药子、白花蛇草、蚤休、焦三仙、木香、砂仁。
腹泻明显者,加:补骨脂、菟丝子、炒山药、薏苡仁。白细胞下降者,加穿山甲(可用猪脚替代);血小板降低者,加仙鹤草、连翘;红细胞、血红蛋白低者,加紫河车、鹿角胶、女贞子。
甲状腺与五脏皆相关,故在临床中要综合辨证,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关于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癌的要药。(别名:黄独、黄药脂)为薯蓣科多年生宿根缠绕藤本植物黄独的块茎。别名黄独。味苦,性寒。归肺、肝经。功效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散结凉血。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药物。与山慈菇、生牡蛎、元参、土贝母、夏枯草、王不留共同构成了甲状腺癌的靶向中药方剂。
黄药子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鼻出血、咯血等证,常与蒲黄、棕榈炭等同用。此外,本品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因此,可用于肺鳞癌的出血症状。
脾胃虚寒不宜服;多用或久服对肝脏有一定影响。用量用法:10-30g。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