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旅行并不是走马观花,而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上古文明时期,蚩尤部落战败逃亡到贵州的雷公山,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西江千户苗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如果你来西江千户苗寨玩,一定要去西江苗族博物馆看看,了解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歌舞等民俗,还要去嘎歌古道走走,体验造纸、苗绣、蜡染等非遗文化。
1.嘎歌古道:
嘎歌古道,即苗寨小巷子,有见证西江最早历史的“源西江”,还有苗家古老的“家祭桥”,以及苗族非遗工艺品和黔东南土特产。
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先后体验了苗族造纸、蜡染、织布和苗绣,还喝了雷公山茶。
经过古歌堂时,里面坐着一群苗族老人,他们身穿苗服唱着古歌,向我们娓娓道来苗族的起源、季节更替和丰收喜悦,还有苗族人的生活。
苗族银饰:
雷山苗族银饰非常艳丽夺目,以雷山和台江银饰最美,苗族女子头戴的银冠雍容华贵,有银角和银凤雀等造型。传统苗族银饰要手工制作,经过铸炼、锤打、拉丝、搓丝等工序才能完成。如果想买苗族银饰的话,可以去嘎歌古道的西江老银庄,这家店的银匠是李仕江。
古法造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苗族造纸也传承了千年历史。我们来到嘎歌古道的古法造纸坊,就跟苗家阿妹学习造纸,了解到苗族古法造纸制作过程。
造纸材料取自雷公山的构树皮,经过剐皮、晒干、蒸煮、河沤、漂白、漂洗等二十多道工序,非常耗时耗力。
抄纸,就是将纸浆制成纸张的过程,用纱网捞起纸浆,让其均匀分布在纱网上,然后放上干花草做装饰。经过自然晾干后,花草纸可以做成笔记本、画册、相框等工艺品。
苗族蜡染:
制作蜡染要有耐心,先是从板蓝根(蓝靛草)提炼染料,接着是纺线织布、上浆磨平、画蜡和漂染等制作过程。喜欢图案精美的话,需要在白布上用蜡画出团,再放到板蓝根做成的染料里浸泡上色,这个制作过程耗费时间很长。
最后脱蜡、漂洗和晒干也需要一两天时间,当你看到布上出现蓝白相间的花纹时,绝对会很有成功感。
苗族刺绣:
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它代表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西江苗族女子平时穿黑色便装,节庆或婚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的做工都很讲究。雷山有长裙、中裙、短裙、八寨和百鸟衣等五个苗族支系,每个支系的服装都绚丽多彩。
苗族人喜欢刺绣就像爱唱歌一样,其中雷山苗绣种类很多、技法多样,想学苗绣不是一两天的事,在嘎歌古巷里看苗族女子刺绣就行了。
手工织布:
蜡染、苗绣和织布都在一起,有个苗族老婆婆忙着织布,别看她年纪很大,穿梭走线手脚利落,织布速度很快。另外一个苗族老婆婆则忙着搓织布的线,她聚精会神的样子很美!
雷公山茶:
我是潮汕人,每天无茶不欢,来到西江千户苗寨,当然要喝当地产的茶叶。雷公山茶分为清明茶、银球茶以及苦丁茶三种,其中银球茶最出名,采用雷公山的清明茶,经过炒制加工后,做成2.5克重的小球。
银球茶跟西湖龙井一样,要用高身玻璃杯沸水冲泡,第一口淡无味,第二口清香若隐,第三口微苦回甘。
苗族种茶历史悠久,雷山县是贵州产茶大县。雷公山的阳光充足,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是种植雷公山茶的最佳区域,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鲜叶为原料,经机械与手工制成。冲泡时,茶汤色清亮碧绿,滋味鲜爽,浓香饶舌。
苗家糍粑:
我很喜欢吃嘎歌古道的糍粑,5元有一大块,还是芝麻花生馅。不仅如此,我还体验一回打糍粑,果然是个力气活儿,一下子就累得气喘吁吁。
嘎歌古道
蜡染小方巾体验:68元/人
苗族刺绣体验:68元/人
古法造纸体验:68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