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又被称为“宫廷病”,首例诞生于欧洲宫廷。当时的宫廷生活奢靡,高蛋白的食物吃太多,导致血液中尿酸异常升高,由此导致痛风!随着饮食的丰富,中国人的“痛风”开始高发。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痛风人群总数已经超过8千万。目前,高尿酸已经成为继“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
1.痛风的基本症状
痛风症状可分为三期,即无症状期、急性期、慢性期,每一期的具体症状不同:
无症状期:在这个阶段,痛风人群几乎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唯一能够判定他们患有痛风的指标,就是血液中尿酸含量呈持续性或波动性的增高。
急性期:在半夜,此阶段痛风人群常常会因为脚趾、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肘关节等处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而被痛醒。
与此同时,他们会发现这些关节的正常功能有了明显的障碍,测量体温时温度有升高。
慢性期:在此阶段,发病的关节会出现肿胀、僵硬、畸形,就像石头一样,不对称,大小也不一致。多见于耳朵轮廓、脚趾、手指间等地方。
尿酸偏高人群建议选择低嘌呤、低能量的饮食,下面就提供一份食物嘌呤含量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2.防痛风的7个建议
①少吃高果糖食物:少吃甜度比较高的水果,因为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
②痛风少吃调味料:油盐酱醋可以食用,但鸡精、浓缩鸡汁、鱼子酱等调味料的嘌呤含量很高,不建议食用。
③咖啡茶加重痛风:浓茶水、咖啡等饮料本身不会增加嘌呤,但它们有兴奋自主神经的作用,加重痛风,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
④痛风别喝葡萄酒:酒精会促进嘌呤吸收,即便红葡萄酒和白酒中没有嘌呤,也会加重痛风。
⑤少吃种子类食物:植物的种子,干果等食物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觑。
⑥痛风要少吃豆类:很多豆类都是高嘌呤食物,比如黄豆、扁豆等干豆类。
⑦少吃内脏和鱼类: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虾等都是不适宜给痛风人群食用的。
成志锋专家简介
职 务:内分泌科主任
职 称: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博士后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亚洲太平洋地区痛风联盟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高尿酸血症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创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面治疗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30年,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妊娠期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亚甲炎,甲亢,甲减,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骨质疏松;肥胖;多囊卵巢综合症;黑棘皮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痛风的诊治有独特的经验,并积极致力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等患者的健康教育,使众多患者收益。
年底从哈医大二院调入哈医大四院,开始组建和成立了内分泌科,是哈医大四院院杰出人才代表和学科带头人,发表SCI论文10余篇,国家级论文30余篇,撰写胰岛素泵规范应用教程1部,撰写实用痛风病学1部。承担国家级(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子课题)、省级、市级课题20余项。
转发自人民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