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健康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了新

慢淋是什么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为单克隆的B淋巴细胞,形态类似正常成熟的小淋巴细胞,蓄积于血液、骨髓及淋巴组织中,虽发展缓慢,但难以治愈,因此,在确诊疾病的时候,无论病情进展到哪个时期,都要及时选择恰当疗法进行系统化的治疗。

抑癌基因TP53畸变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对一线化学免疫疗法反应不良,这导致早期复发和患者生存期缩短。染色体带17p13.1的缺失导致的基因损伤造成P53通路诱导的细胞死亡,且该通路的失活与化疗耐药相关。由于口服BTK共价抑制剂——依鲁替尼可造成其持续失活,进而导致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的抑制和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评估依鲁替尼在高危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该研究共纳入51名慢淋患者,33名初治和15名复发/难治性患者6个治疗周期内的反应可评估。97%初治患者达客观有效,1位患者在0—4月时病情进展,80%复发/难治性患者达客观有效;3度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24%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4%贫血、10%血小板减少、6%肺炎、3%皮疹。

依鲁替尼单药应用在TP53畸变的慢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活性令人鼓舞,这支持以其作为此高危患者新的一线及二线治疗选择。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和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是慢淋关键的致病途径及新治疗方法的靶点。疾病负荷大量降低,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活化及遍及不同解剖结构的增值显著减少,这些与BTK在许多信号通路中作为关键节点相一致。

单药依鲁替尼在TP53畸变的慢淋患者中诱导持续性缓解。对初治患者,治疗失败极少发生。17p13.1缺失与无此缺失的亚克隆对依鲁替尼同样敏感,这与该药的P53独立作用机制相一致。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评估此靶向药物对长期生存的影响,这将阐明依鲁替尼是否能最终取代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了新福音,面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断高发的趋势,医院血液病科温馨提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发展缓慢,但却难以治愈,而且部分患者可向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急淋等其他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转化,所以,在确诊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选择恰当疗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期赢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y/2147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