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的最高奖“金马车”(GoldenTriga)是授予参展国的集体荣誉,今年颁给了北马其顿共和国作品《建筑如实说》。颁奖词这样写到:“展览的呈现是一次多层次的合作,其中汇集了Scenography(舞台美术)的多种面向:空间、舞台、展示、记忆、社区与交流。这部作品论证了展演如何激活展览空间,设计如何完成叙事,Scenography(舞台美术)如何成为政治语境下的积极角色。”了解这部作品,我们先从一栋建筑说起。
建筑一种生活方式。年在北马其顿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的老城区,几位建筑师、戏剧人、艺术家、学者在一栋建筑里发起了一项持续的展演计划。30多位市民随着发起人来到一座老旧的建筑群里,与驻地居民进行讨论、交流。这座建造于年至年间的建筑曾是斯科普里的标志性建筑,曾为南斯拉夫时期铁路公司员工的住宅区,由建筑师米哈伊尔?德沃尔尼科夫(MihailDvornikov)设计,是战后以混凝土为材质的共产主义时期代表作。建筑四面围合对称,中庭为一块空旷院落。贯通的走廊把每间独立的住户联系起来,连续的阳台构建起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曾经的社区设施还包括可供个小孩共赏电影的剧院、食堂、公共洗衣房、幼儿园、绿地,这些空间布局都大大地协助了居民的公共生活。从这座建筑物的原始建筑图纸上可以看到约45%的住房区域、20%的交流区域、35%公共区域的原始分布。这是斯科普里第一座多户型公寓楼,是当年公共生活、平等互助社区的配置典范。建筑造型也会让人想到同时代勒·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马赛公寓”。此类建筑在当年南斯拉夫的建筑师们看来既能表达现代主义的主张,又能适应标准化的社会生活,同时更加适合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共生活。
建筑一次叙事。建筑伴随着国家和城市的变迁,经历了自己的历史叙事。北马其顿共和国,原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员国之一。上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末,铁托作为前南斯拉夫的领袖,刻意规避了冷战时期两极化的政治框架,寻求一条“自己的路”,“巴尔干之虎”经济发展迅速,西方建筑里的“粗野派”在这里有了土壤。混凝土建筑就像一个乌托邦一样,迅速在巴尔干地区盛开,创建了有巴尔干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生活。直到年南斯拉夫解体,这场政治冲突严重伤害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筑遗产。最终,斯科普里铁路局变成私有化,导致其75%的住房,20%的通信区域和5%的公共区域都不同程度地被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栋建筑里的多功能电影院停止运作,公共阳台逐渐被封闭(虽然不是全部),公用洗衣房消失,中庭集体生活的休闲功能也在逐渐瓦解。虽然这座建筑在年斯科普里的毁灭性大地震中是少数未遭受强力损坏的建筑之一,但从建造至今也从未被修缮过。曾经的集体生活,就像这座建筑的墙皮一样逐渐褪色和脱落。集体生活的记忆被渐渐拭去,共同生活的痕迹在消退。这座建筑见证了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到当前自由主义经济形态的过渡,从互助合作的精神到个人主义思想的宣扬。如同契诃夫笔下的《樱桃园》,这座建筑早已失去了过去。
建筑一次展演行动。文化和建筑遗产所拥有的记忆,让一群年轻艺术家、戏剧实践者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