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碳价主要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人

●本报记者刘杨

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情况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根据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全国碳市场将于今年7月择机启动。

针对全国碳市场的碳价如何形成这一问题,赵英民透露,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生态环境部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

赵英民介绍,年10月,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摸索了制度,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年末,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实施,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稳妥制定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明确发电行业作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市场启动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并衔接我国正在实行的碳排放强度管理制度,采用基准法对全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分配核发首批配额。

赵英民称,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赵英民透露,生态环境部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因此这些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核查工作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碳价高低是市场信号

赵英民表示,碳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

“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赵英民认为,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出现碳价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下转A02版)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s/215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