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人鼻下都留着一撮胡子,现在为

日本人鼻子下面的那撮小胡子,名唤“卫生胡”,乃是那个时代的习性。

为何要留卫生胡?盖因方便、整洁,既留下男性之成熟风范,又利于战阵厮杀。

早年男性蓄须才是社会风尚,这种习惯绵延了数千年,深深影响着古典到近代的大众审美。

换句话说,人类留胡子的时代非常长,过去留胡子的男人才帅气。

当然,小白脸其实也深受欢迎,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主流。

进入近代以后,修整胡须的风气越来越浓,人们逐渐开始大幅度的在胡子上动手,为方便刮光了的都不稀奇。“修整过的胡子”是时尚的一部分,这样的想法也开始普及。

毕竟一脸浓稠的大络腮胡非常难受,不是人人都能像马克思恩格斯达尔文那样展现成熟,像黑格尔和康德就刮干净了,其它行业的如贝多芬、肖邦、巴赫等音乐家更是干干净净。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待,上层有上层的需求,下层有下层的习性,有的人为方便利落和专业,有的人为漂亮整洁干净,年长男人也乐于留个大胡子来显示自己的尊长和威严。

总之,胡子很重要,尽管刮胡子已经蔚然成风,但总有一部分人坚持着自己的胡须美学。

甚至许多军队都以胡须为荣,比如法国外籍军团的“斧头帮”,这支战斗工兵就以浓密的大胡子和皮围兜闻名。

当时间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胡子的习俗开始发生变化。

西方在19世纪中期已经产生了近代的微生物学说,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种因细菌微生物带来的影响,医院外科在骨髓炎与甲状腺炎的论文中提出了“脓液中发现有小球菌的存在”的报告,由此打开了一扇注重卫生的大门。

人们后来发现,胡子并不是个干净卫生的东西,胡须携带了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许多传染性细菌,简直藏污纳垢,它们甚至会在吃饭时污染汤碗。

这项研究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并不算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刮胡子的条件,但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硬是帮助人们完成了一场胡须的革命。

现代护理学正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奠定的,现代医疗中的抗炎、消毒和洁净环境概念也兴于这次大战。

当医生发现士兵们的大胡子极度讨厌以后,部队开始采用配发剃须刀和军令约束的方式,逼迫士兵们去刮胡子。

这对当时的人而言并不是个好事,习惯的作用非常巨大,以至于许多人退伍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留胡子,仿佛他们觉得这样才会自在。

除此之外,日渐扩大的毒气战也成了士兵们不得不刮掉胡子的理由,尤其是那些络腮胡,它们会影响防毒面具的气密性,到时候从胡茬子里吸入了毒气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如希特勒当年进入巴伐利亚步兵师时,是有一脸巴伐利亚式的胡子的,但步兵师的上级命令希特勒将胡子剃掉,这样他的防毒面具就可以戴在嘴上。

但是,人们依然拥有一颗强大的留胡子的心(颇有点中国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思维),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里,逐渐衍生出一种名为“牙刷胡”(ToothbrushMustaches)的东西,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卫生胡”。

卫生胡满足了部分人想要通过胡须保留威严的需求,又最大程度的保持了面部的整洁,它们不像牛角胡仁丹胡那么过度要求打理,还带有一丝时髦的特性,于是迅速的成为战时的潮流胡型并保留到战后。

日本人惯于抄西方的作业,所以他们连卫生胡的习惯也照抄了去,也跟着欧洲人一起玩起了时髦。

实际上小胡子也是有许多样式的,并不仅仅是卓别林或希特勒或日本军曹式的牙刷胡,它们有的会更宽,有的修出了分角,有的狭窄如线。

在当年小胡子还有可能是贴上去的假胡子,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人们需要胡子做装饰,但又要打理自己的毛脸,便像戴假发一样诞生了戴假胡子的文化。

不过,更折中的八字胡始终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胡须样式,牙刷胡比不过它。

裕仁天皇就是如此,他并没有留牙刷胡,尽管人们印象里日本鬼子的标配就是牙刷胡。

上图是年日俄战争前准备出征的鬼子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出,他们的胡须式样很普通,主要也是20世纪初的模样。

抗战的鬼子主要还是选择剃光胡须,偶尔有人留下了一些上唇毛,卫生胡的图片非常非常的少。

有的坚持要展现武士的风采,认为胡须是一种霸气的表现,非要留个大胡子,军队见没有什么条令管理,也就随他们去了。如上图的胡须,在多部抗战影视里都有展现。

还有这种玩意儿,胡子比狗尾巴还长的牛角胡。

总算是找到了一点小胡子的照片,这可真不容易。

只能说卫生胡在二战的日本还有点市场,不能算很有代表性吧。

GIF

哆啦A梦里的日本军人用的是非常夸张的牛角胡,在动画漫画里都有表达。

也许这是藤子不二雄自己对旧日本军人的印象吧,夸张,狂躁,带着一种普鲁士式的严酷和属于旧时代的死板,就像一条竖着獠牙的野猪。

今天西方依然有不少人在执着的留蓄卫生胡,只是毕竟时代过去了,现代人更喜欢完全的光洁的下巴,要不就是通过剃须刀将胡子控制在需要的高度,人们很难再找到几个留卫生胡的人。

日本作为一个闭塞的喜欢自娱自乐的岛国,他们创新不足守成有余,在引入文化后,通常会将这个文化玩到天荒地老,变成活化石一样的存在。所以,今天的日本其实还能找到大把的卫生胡人士,他们主要集中在较尊崇传统和古板的人群中,此外一些作家、艺术家也喜欢这种胡子。

他们把胡须毛发分的很清楚,分别是上唇的胡须“髭ひげ”,颊毛“鬚ひげ”和下巴毛“髯ひげ”。

其实这都是从中文里学去的,我们分别叫髭、鬓、须。

卫生胡被日本人称为“ちょび髭”,就是“小胡子”的意思。

如果你在日本的身份非常普通,那么最好还是不要留卫生胡为好。日本是个整体都装入套子里的社会,你在工薪族里几乎见不到留胡子的人。

有个说法是,如果你决定留着小胡子上班,你的老板可能不仅会给你一记简单的耳光,还可能解雇你,这就是现代日本社会的现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s/2149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