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加入北约和安全问题
北马其顿总统斯特沃·彭达罗夫斯基(StevoPendarovski)在3月27日发布的视频声明中称,该国正式加入北约是“独立三十年以来,确保北马其顿安全和未来的一个历史性成功”。总理奥利弗·斯帕索夫斯基(OliverSpasovski)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加入北约,“北马其顿将成为维持地区稳定、出口安全和公民安全的国家”。公众对政治精英的乐观总结反应冷淡。原因如下:首先,加入北约与马其顿共和国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直接相关。因为只有在签署普雷斯帕协议(PrespaAgreement)后,希腊才同意北马其顿加入北约;其次,鉴于年更改国名公投失败,北马其顿将难以加入北约。因此,可以说是政治精英决定用更改国家名称的方式换取成为北约成员国的资格,并使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外交政策优先于解决民族自主权和历史问题。因此,当北马其顿正式加入北约时,政治精英的乐观情绪和整个社会的沮丧情绪之间存在明显的对比。同时,在北马其顿加入北约的同时,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这迫使北约在人类安全面临真正挑战(如新冠疫情)时采取应对措施。3月27日,有消息称,北马其顿正在利用北约综合通信系统(Next-GenerationIncidentCommandSystem,NICS))应对新冠疫情,并向公众提供实时信息和建议。然而,在北马其顿人力、交通、医疗和基础设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系统的作用尚待观察。3月30日,北马其顿向欧洲—大西洋灾难反应协调中心(EADRCC)请求国际援助,希望提供手套、防护服和护目镜以及医用口罩等。总的来说,北马其顿在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后,严重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国民安全水平持续下降。例如,缺乏人力、环境、能源、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安全而对人类生存、生计和尊严造成的威胁。以及由于疾病、环境污染、交通危险、工作场所危险、经济动荡等原因,北马其顿国民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暴露出北马其顿医疗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同时也暴露了大部分人不稳定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此情况下,北约成员国提出了“集体防御”(collectivedefence)等抽象概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成员国承诺到年实现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目标(对北马其顿来说,这意味着每年投入约2亿欧元用于军费开支)。开启入盟谈判与国际团结3月26日,欧洲理事会(EuropeanCouncil)决定与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开启入盟谈判。理事会还赞同了欧盟委员会关于《加强西巴尔干地区的入盟进程——值得信赖的欧盟视角的意见》(提出了新的扩大方案)。在发表提高未来成员国地位的声明的同时,欧盟却并未对其成员国意大利尽责。到3月14日,没有一个欧盟成员国通过欧盟应急响应协调中心(EmergencyResponseCoordinationCentre)向意大利提供其急需的医疗物资。3月20日,欧盟委员会拒绝了北马其顿主管欧洲事务的副总理布亚尔·奥斯马尼(BujarOsmani)要求取消对巴尔干国家个人防护设备出口限制的请求。3月15日,欧盟委员会要求,向欧盟以外出口个人防护设备需要获得出口许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成员国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和瑞士例外。安道尔、法罗群岛、圣马力诺和梵蒂冈,以及与丹麦、法国、荷兰和英国有特殊关系的联系国和地区也不受此限制条件的影响。3月3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立即向西巴尔干地区提供高达万欧元的援助,以应对新冠疫情引起的卫生紧急状态,并重新分配3.74亿欧元,帮助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恢复。欧盟还宣布向北马其顿方面提供万欧元的援助,以满足其公共卫生系统的迫切需要。此外,为了帮助北马其顿减轻新冠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欧盟还将从入盟前援助项目(theInstrumentforPre-AccessionAssistance(IPA))中调拨资金。为此,欧盟委员会表示,将为北马其顿提供共计万欧元的援助资金。中国对北马其顿的援助据北马其顿外交部报道,3月13日,在“17+1合作”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及东南欧国家(CESEE)召开了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相互分享和交流防控经验及信息。北马其顿卫生部长文科·菲利普切(VenkoFilipce)、外交部副部长安德雷伊·泽尔诺夫斯基(AndrejZernovski)、斯科普里传染病门诊主任米列娜·斯特万诺维奇(MilenaStevanovic)和中国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参加了会议。3月16日,卫生部长文科·菲利普切表示,他与张佐大使讨论了从中国获得台呼吸机的可能性。3月底,奥斯马尼副总理解释说,“之前提及的源自中国的呼吸机将被推迟送达,因为多个国家都有使用呼吸机的迫切需求,中国正面临着呼吸机需求激增的局面”。他还补充说,挪威大使馆捐赠的25台呼吸机和欧洲基金会(EuropeanFund)捐赠的30台呼吸机已得到保证,届时将从中国运出。(本文英文版写于年3月下旬。--编著注)
(作者:AdelaGjorgjioska;翻译:陈明卉;校对:郎加泽仁;审核:刘绯)***中国-中东欧研究院非营利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年4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注册成立,是中国在欧洲首家独立注册的新型智库。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搭建起依托中东欧国家学者的学术研究网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