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工作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如果能吃上一块蛋糕,你的心情会瞬间舒畅~
当你没吃早餐,突然遭遇低血糖时,来一颗糖果,你会立马会恢复正常~
当你失恋痛苦的时候,如果能吃上一块巧克力,你会立马化悲痛为动力,继续寻找下一位Mr.right~
即使没出现以上情况,午饭来一碗豆花米线+豆面汤圆,口渴来一杯玫瑰木瓜水,下午疲惫时来一份甜白酒都是咱们心头的最爱……
甜品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享受~~
很多人在享受的同时,也发出了疑问:吃完甜品心情好,是心理作用吗?吃多了甜品(糖分摄入过多),会引发糖尿病吗?膳食宝塔里严格规定了每日盐的用量,为什么没有规定具体蔗糖的用量?每天吃多少糖才不算超标?……
对于甜品,我们真是既爱又怕~
为了能让大家科学、正确、没有压力的吃甜品,本期,我们邀请到云南中医学院附一院内分泌科范源主任和大家详细的聊聊如何科学吃“糖”~
范源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云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及科研26年。
光华院区出诊时间: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滇池院区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擅长: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桥本甲状腺炎、甲亢突眼、老年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妊娠合并甲状腺病等。
2.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胰岛功能保护、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等。
3.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异常、成人软骨病等代谢性骨病、甲亢骨病、糖尿病贫骨病、肾性骨营养不良等。
4.原发性肥胖、药物性柯兴氏综合征、肾上腺增生症等。
5.停经泌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生长延迟及性发育异常、男性乳房发育等。
吃甜食让人心情愉悦,到底是心理因素还是确实如此?
甜
范主任:吃甜食确实会让人心情愉悦,因为吃完甜食后,体内胰岛素快速增加,可增加体内色氨酸的合成,色胺酸是大脑中血清素(5—羟色胺)的重要来源,血清素可促进大脑神经元的传递,从而调节人的情绪。
此外,含糖食物亦可刺激大脑释放脑啡呔,内啡肽又称脑内啡或安多芬,是由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欣快感。所以吃甜食心情会变好。
吃甜食是不是会引发糖尿病?
病
范主任:对部分糖尿病易感人群而言,风险较大。
对部分有糖尿病遗传背景及肥胖人群,每天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增加其患糖尿病的风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危害更大。除了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外,过量葡萄糖、果糖等会影响胰岛细胞功能,进而诱发胰岛β细胞凋亡,加重糖尿病。
除了糖尿病,这些病也与“糖”脱不了关系:
1.让肝脏变胖: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脂肪像一个个小球一样,聚集在肝脏周围,是“非酒精脂肪肝”的前兆。
2.诱发头痛:当你吃糖过多时,血糖水平会突然到达峰值,随后又陷入低谷。这种变化就有可能引发头痛。
3.加速皮肤老化。皮肤会出现皱纹或松弛下垂,还会使身体的“天然抗氧化剂”酶失效,招架不住紫外线等的外部侵害。
4.增加血管压力。糖除了会扰乱胆固醇外,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压力,可能诱发心脏病。
5.致使胆固醇紊乱。过量的糖分不仅会刺激肝脏不断产生坏胆固醇,还会抑制身体对坏胆固醇的代谢能力。
6.出现上瘾症状。与毒品类似,糖分会促使人体分泌出刺激大脑快感的多巴胺等。人体还会对糖产生耐受性,此后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产生快感。
被主任这么一说,各位宝宝们被吓到了没?那还能不能好好吃“甜品”呢?
范主任:正常吃“甜品”(合理摄入)既是人体所需,又不会带来疾病隐患!
世界卫生组织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建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摄入量。
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如能进一步将其降至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
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每天单纯摄入的糖,女性最好不超过20克,男性不超过36克,儿童不超过12克。
如果经常超出这个“量”,除了会引发疾病外,还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范主任:会造成脂肪堆积;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
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
儿童长期高糖饮食,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儿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则为口腔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另外,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控制糖量的摄入?
范主任:1.尽量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未精制主食。避免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类的含糖食物。
2.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3.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避免进食过多糖类物质,多食膳食纤维。含糖量较多的水果类食物可以少吃。
4.注意饮食平衡,以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及不太甜的水果和薯类等。
一起看看身边的“隐形糖”~~
QA血糖高是因为糖吃多了吗?血糖高是否能说明得了糖尿病?
范主任:血糖高主要由多种因素造成。
它不仅会发生于各类糖尿病患者身上,也会发生在处在应激状态的正常人,如车祸、输液反应、药物过敏等情况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胰腺肿瘤者均可发生。
血糖高有糖尿病的可能,亦可能是其他因素所致。故针对血糖高,应详细询查病史、体检,并做相关的检查如葡萄糖耐量、肾上腺CT、胰腺B超等,明确血糖高的病因机制,对制定不同至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无糖食品是不是等于没有糖分?
范主任:无糖食品--主要是指没有添加蔗糖的食品,并不是完全不含糖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主要成分大都是由米、面辅制成,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血糖生成指数非常高的食品。
还有一些所谓“无糖”食品用麦芽糖醇和果糖等替代蔗糖或白糖,实际上仍然能够在人体中转变为葡萄糖或产生过多热量。
因此,对于市面上的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慎重选购,正确对待食物中的“隐形糖”。
“木糖醇”、“甜蜜素”这些添加剂是“糖”吗?它在身体中是否会转化为“糖分”?
范主任:木糖醇是一种从玉米芯、甘蔗渣等物质中提取的多元糖醇甜味剂,其甜度相当于蔗糖。木糖醇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不会使胰岛素突然上升或下降,使血糖波动,木糖醇在体内能被缓慢吸收或部分被利用,目前是糖尿病人较为理想和安全的甜味剂。
甜蜜素的成分主要是环己基氨基磺酸的钠盐或钙盐,是一种不含糖的合成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倍。甜蜜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添加剂,不含糖分因而不会升高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肥胖者而言,可用其代替糖。
如何计算摄入“糖量”?
范主任:可以从食品外包装说明、营养成分表中查询或利用糖类因子表进行计算。
计算一顿饭中碳水化合物重量的公式为: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重量(克)+蛋白质食物重量(克)times;0.6。
根据食物中含糖量的多少,可分为高糖、低糖和无糖食物三大类。
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种食用糖、主食谷物。低糖食物主要包括有蔬菜、不甜的水果和肉类,例如:芦笋、小白菜萝卜、菠菜、豆芽等。不甜的水果包括苹果、李子、柚子等水果。无糖食物主要包括各种食用植物油。
专业指导
范源
图片
网络图库、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