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到了中年很多女性的身体状况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改变,然后导致家庭、孩子等多方面矛盾的出现,孤独无助。尤其女人40多岁以后是最艰苦的时候,精神压力比较大,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又重,生理和心理都容易出现问题。
01五朵“经方玫瑰”
女人如玫瑰,经方是滋养花朵的汤药。滋养秘方有所依,这个依据就是经方圣典《伤寒论》。
熟谙经方的黄煌教授,在他的“经方体质”中专为这世间的女子留了一方园地,他将女人比做玫瑰,而经方则是滋养玫瑰的养料。
“经方玫瑰”有五朵:白玫瑰、红玫瑰、紫玫瑰、黄玫瑰、干玫瑰。
白玫瑰以四逆散方人为代表;红玫瑰以黄连阿胶汤、荆芥连翘汤方人为代表;紫玫瑰以桂枝茯苓丸方人为代表;黄玫瑰以当归芍药散、柴归汤方人为代表;干玫瑰以温经汤方人为代表。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女性患者体质会有从白玫瑰→红玫瑰→黄玫瑰/紫玫瑰→干玫瑰发展的趋势。
白玫瑰:年轻女性比较常见,且春秋两季出现的几率较大,这些女性往往营养状况可以,在人密集地方容易感觉胸闷、脸红、咽痒、手脚冷、易口腔溃疡等。
红玫瑰:形体中等,皮肤白皙或面色潮红,唇红、舌红、目红,肌肉较坚紧;失眠多梦,身热,心悸或心动过速,脉数,心下痞;易皮下紫癜、或鼻衄,易腹痛、便血;女性多月经提前,经间期出血,血色多鲜红而质地黏稠,或有血块。
黄玫瑰:中年女性为多,面色黄,或有浮肿貌,或有眼袋,或有黄褐斑,缺乏光泽;皮肤干燥,腹壁无力,但经常腹痛,大便不成形后便秘,或有腰腹部重坠感;下肢常有浮肿,常感下肢无力、或有抽筋或麻木等;痛经、月经量少、周期紊乱或闭经。
紫玫瑰:体格比较健壮,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舌底静脉怒张等。
下肢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或下肢皮肤色暗,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腹部充实,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
干玫瑰:体型中等或偏瘦或消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口唇干燥干瘪而不红润,或疼痛或热感。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
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干燥,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小腿皮肤干燥无毛。
02女性艰难的40岁
很多女性到了中年身体状况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改变,然后导致家庭、孩子等多方面矛盾的出现,孤独无助。
30多岁的女性通常身体状态还是非常好的,健康问题不是很大,她会为了孩子、老人、老公去寻找一些好的保健方法,她们像保健医生和家庭医生一样。
女人40多岁以后,生理和心理都容易出问题,精神压力比较大,工作压力大,家庭的负担重,所以40多岁的女性是最艰苦的时候。
在临床上,这个阶段的女性用得最多的就是一张方——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
中医将小柴胡汤加小陷胸汤叫“柴陷汤”;小柴胡汤加五苓散叫“柴苓汤”。根据这样的命名原则,我们暂且叫它“柴归汤”。
这个方子就针对从35~45岁这个阶段女性最多见的症状,比如:怕冷、疲倦乏力、情绪低落、脸色黄、生黄褐斑、月经量减少,甚至稀发了,这里痛、那里痛,皮肤干燥、眼睛干涩等等,变成小黄脸婆了。我们叫这种病症为“黄脸婆综合征”。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很多女人已经在免疫功能上出问题了,干燥综合征、桥本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等,都容易出现了。
还有桥本氏病,就是甲状腺炎或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女性高发。这个病一会儿甲亢,一会儿甲减,缠绵难愈,临床上也经常采用柴归汤。
40多岁的黄脸女人特别多见,表面上看宛如常人,细细一问症状很多,且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气血、肝、脾、肾都失调了,体内还有风、寒、湿、热。
这时也可以试着用柴归汤来调理。一般情况下,一个月的量,每天只吃一顿,一剂药吃两天。
喝中药调理让有工作的人早一顿、晚一顿,好多人也吃不下,难以坚持。而只吃一顿,像服保健品一样,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
不少人反馈:服药一两个月下来,感觉很舒服,脸色明显好转了,不那么枯黄了,色斑也变浅了,情绪也好转了,怕冷也没有了,疲倦感也减轻了。
03中年女性居家旅行之必备良药
如果出现上述的那些症状,这个“柴归汤”就可以煎煮来吃,可参考以下相对安全的剂量范畴。
柴胡15g黄芩5g姜制半夏10g
党参10g生甘草5g当归10g
川芎15g白芍30g茯苓15g
白术15g泽泻15g干姜10g红枣30g
一付,水煎,分两天服用
以上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剂量范畴,而且口感不错,有个别人服用后会腹鸣、腹泻。如果对证下药,则无所谓不良反应。
如服用后出现发热是好现象,可以继续服用,不必急于用抗生素或退热剂。(如有受寒或感染等情况的发热除外)
嘱咐叮咛:经期要保暖,防止疲劳。在服用方法上,此方可以采用一剂服两天或者隔日服用的办法,一般服用2~3月。
当然,柴归汤不是大米粥,不是人人可以长期服用的保健品,还是需要医生的指导。
图
摄图网
?课程推荐?
《伤寒论》
◆《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于东汉末年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外感病部分。《伤寒论》理论框架严谨,处方结构清晰,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是后世千百年来名医大家们反复研习之经典。
课程特色
一、道法经方
解读伤寒论经方的系统理论体系,该体系为陈余粮老师二十年来研究经方所得。
二、经方演化
讲解经方在疾病变化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从而掌握经方临床的使用。
三、类方方证与临床医案实战演习
通过按照类别分类经方的方法学习,结合道法经方的思维模式,以实际案例实战演练,快速进入实战状态。
讲师介绍
陈余粮老师
◆正安文化特邀讲师。
◆字谷农,号卜素子,又号无山居士,卜素古医学研习社社长,当归中医、正安中医专家,资深中医讲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执行主编,《伤寒论坛丛书》、《针灸临床家丛书》主编。精于脉诊,善用经方。本于轩辕、宗于仲景。倡六气同重,主内外一统。诊病融汇各家,时大刀阔斧,时平正轻灵。
课程详情
开课时间:8月7日开课连续四个周末(共8天)
*面向全国范围招生,课程均安排在周末两天
报名方式
课程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