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是真的吗》)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张的出现逐渐替代了曾经的竹简蚕丝,成为普遍使用的书画材料。然而,最近网上有传闻称,作为国宝的大熊猫连粪便都是宝,竟然可以用来造纸。位于秦岭脚下的西安周至县起良村,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古法造纸工艺已传承千年,在这里熊猫的便便经古法造纸术制作成的熊猫纸,还有淡淡的竹子香味。可是,用动物的粪便真的可以造纸吗?为了寻找答案,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记者来到了西安市周至县。根据网上的线索找到了周至县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工作人员很快找到了一本县志,上面详细记载了周至县悠久的造纸历史。
周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社会文化科科长蔡永安:“周至县造纸业历史悠久,从明清和民国时期生产麻纸。”
但遗憾的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目前手工业造纸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良村仅有一家。随后,记者见到了古法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负责人刘晓东。刘大爷引领记者到了一旁的长廊下。只见一位师傅正将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随后均匀的铺在地上。记者能清楚的看到其中夹杂了很多完整的竹叶,这会是大熊猫的粪便吗?
刘大爷向记者介绍,这正是熊猫的粪便,青绿色的粪便每个都有拳头大小,记者凑近闻了一下,不仅没臭味,反而有淡淡的竹叶味道。既然在作坊里有这么多熊猫粪便,看来用熊猫粪便早知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用熊猫粪便到底怎么来造纸呢?
刘大爷告诉我们,此时正是制作“熊猫纸”的第一个步骤,晾晒。因为刚刚收集回来的熊猫粪便都是湿润的,如果不将粪便晒干,将严重影响造纸的成败和质量。接下来师傅将晒干后的熊猫粪便和生石灰均匀搅拌后装袋,和楮树皮一起放在蒸皮锅中大火蒸十二小时,直到可以闻到树皮蒸熟的清香味儿后将原料捞出。
接下来师傅们开始处理楮树皮,加工后的原料变得柔软,原本夹杂其中的杂质也被分解出来。紧接着师傅们将楮树皮分小绺,放在木碓下,一人踩木碓,另一人在前面蹲着不断调整原料,经过反复的砸压,绺状的楮树皮逐渐相互交错融合,被砸成薄厚均匀的树皮番子,随后用钢刀进行成块切割,方便下一步捣浆使用。楮树皮加工到这,记者却始终没见到纸匠师傅对蒸好后的熊猫粪进行这样的加工。难道熊猫粪不需要踏碓和切番的过程吗?
刘大爷说熊猫粪因为加入了生石灰的缘故,在蒸的过程中已经被分解成了纤维状,可以直接放入石槽中准备捣浆。这个时候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熊猫粪和楮树皮融合在一起捣成细细的糊状。接下来就是古法造纸中最考验纸匠师傅经验和技术的一道工序,抄纸。
将捣好的纸浆经过充分的搅仗,使纸浆在水中形成均匀悬浮的纸絮,借助水的作用,使纤维在纸帘上进行无序的,薄厚比较均匀的络合,才能一次次抄捞出一张合格的纸。抄纸是古法造纸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纸张的质量取决于抄纸的手法是否娴熟。师傅的一招一式都关联着纸张的厚度和均匀度。最后经过去水和晾晒后,这批使用大熊猫粪便制造的“熊猫纸”就诞生了。记者发现造出来的熊猫纸泛着淡绿色的光泽,纸质细腻柔韧,还散发淡淡的竹子气味。
刘大爷说,用熊猫粪便造纸是受到早期马粪纸,牛粪纸的启发。用熊猫粪来造纸没有臭味,都是再次利用粪便中未消化完全的植物纤维造纸,而熊猫粪便不仅没有异味,其中植物纤维含量也更多。
就这样大熊猫的粪便变废为宝,智慧的匠人利用其中的竹纤维制成纸张供人使用。“熊猫纸”作为古法造纸的一种新尝试,遵循了传统造纸技艺,在原材料的选用上不断创新,并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