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璟制图记者李忠摄首席记者程鹏宇
年8月15日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安吉余村调研,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8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进一步强调,“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这一理念,成为杭州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航向,擘画出了一幅全新的发展画卷。
15年来,遵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杭州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年成为全国第十个进入“万亿元GDP俱乐部”城市、年成为省会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年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连续1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一张蓝图绘到底。
15年后的今天,美丽中国的杭州画卷如此生动,铺陈而来。
美丽足迹: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
回溯15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提出,犹如为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翻开了新篇。
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当年,杭州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的经济效益化,促进市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同年,杭州再次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从传统的工业型经济运行方式,提升到生态型经济运行方式,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习近平在西溪湿地开园的贺信中指出,杭州市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这成为杭州15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见证和实践范例。
之后,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美丽杭州”的画卷也愈加浓墨重彩。
年,随着最后4个有30多年历史的煤矿关闭,杭州结束了采煤的历史;年,杭州市启动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年,杭州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北大桥地区整治拉开序幕;年3月1日起,杭州在全市部分社区试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仅仅一年之后,杭州正式提出建设生态型城市。
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以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彰显杭州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打造国家生态市、国家低碳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同年,杭州启动了“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在不断实践和发展中,被系统吸收总结并升华。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纲举目张。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快马加鞭。
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并下发《“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年)》;年5月22日,杭州启动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行动计划;
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深化美丽中国样本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一任接着一任,一步一个脚印。美丽中国的杭州画卷,一绘到底。
美丽生态:牢牢守护“绿水青山”这个发展饭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杭州1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共识。
“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没有绿水青山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绿水青山,才有发展,才有金山银山。”桐庐环溪村村民周明珍谈起十余年前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候我们村民的生活污水都往河里倒的,天子源溪两边脏兮兮,夏天还有臭味,蚊子很多,我家这边是没人要来的,溪边的小路也没人过来的。”
做好农村污水处理,就是守护好绿水青山。
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杭州采取以整村或整片推进的方式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实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全。
“在农村环境整治这一难点问题上,杭州以人工湿地的方式,在村中闲置地建污水处理池,通过特定水生植物的吸附、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达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整治三重效果,使得全体居民共享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年底,杭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到今年年底,全市将推进最后个终端改造任务,全市域全面提升改造的个农污处理终端将实现全面“抱团”。
这仅仅只是杭州牢牢守护“绿水青山”这个发展饭碗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生态建设样板,西溪湿地通过15年的生态实践,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西溪湿地,约68%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质已经从开园前的劣Ⅴ类提升到总体保持在Ⅲ类以上,核心区域稳定在Ⅱ类以上,设置了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并探索出了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
西湖也通过多年来的持续深入治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西湖水透明度已经从近20年前的40厘米上升至80多厘米,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下一步,杭州还将进一步以西湖、西溪、千岛湖为重点,着力在湿地水质、湿地文化、生物多样性上下功夫,构筑“一城、三带、五群、七湖、多点”的湿地保护空间大格局,构建全市域美丽湿地“大格局”。
此外,全市I-Ⅲ类水质断面超过90%,近5年市区PM2.5浓度累计下降44%,森林覆盖率达66.7%,实现市民出行米见绿、米见园。
眼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识,已经成为了“美丽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动力。
美丽生产: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精彩蝶变
守住“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自然来。
“目前全杭州70%已建成区的市民群众已实现‘5分钟见绿’的诗意绿道生活。绿道建设也全面推动和带动了乡村游、景点游、生态游和健康游。”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三江两岸”绿道,沿途设计了驿站20处、旅游码头10座,连接了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0多个旅游景点,以及5个城市、多个乡村。“这些景区与景点之间、村与村之间,通过绿道的贯通与连接,不仅形成了一条条旅游线、生态带,更形成了一条条经济产业带。”
在临安区天目山镇月亮桥村,当地就借助绿道串起了三个村落景区,乡村旅游链条进一步拉长,旅游品质进一步提升,连续收获了全国文明村、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等殊荣,旅游产业也迎来了新发展。该村绿道旁边的民宿——月亮工坊,每年有近万元的利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是载体,财富在林。年以来,杭州积极探索创新“一亩山万元钱”林技推广行动,全力推进,取得了双赢效益,交出了漂亮答卷。数据显示,15年来,杭州在全力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空间资源和林荫优势,探索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休憩等复合模式。萧山花木、临安山核桃等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年全市实现林业综合产值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省首位。
“林下‘花开’富一方,‘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实实在在拓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市林业水利局负责人表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亩山万元钱’已然成为新时代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绿色高质发展道路的‘杭州样板’。”
不仅仅要守住“绿水青山”,更要牢牢筑起“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
“只有坚决转型、加快转型,走一条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才有环山百姓的未来。”作为曾经的工业主导型乡镇,富阳环山乡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探索“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
“差不多一年时间,共计整治‘低小散’点位处,清理场地处,拆除违法建筑73处,覆土复绿处,取缔雷磨机、铜清洗搅拌机场地23家,杜绝铜经营户露天堆放、加工原辅材料的经营行为,腾出空间余亩。”当地小城镇办负责人介绍,用拆整出来的空间,环山新增绿化面积平方米,新增停车位个;打造口袋公园、村民广场、文化墙等大小节点99个。与此同时,环山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招引了一批商业项目,引进了投资万元的乡镇文化综合体项目。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筑起“金山银山”,从年开始,传统老工业区——拱墅区下定决心开始转型,先后关停转迁了低散乱和污染企业余家,平稳关停杭钢半山生产基地、华丰造纸厂,燃煤量“归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归零”。
智慧网谷小镇就在拱墅区探索“筑起金山银山”的路径中,拔地而起。目前,已集聚顺丰全球创新中心、58同城、联想、华为云等龙头企业,预计建成后年产值亿元,年税收13亿元以上,力图打造数字传媒、数字生活、数字健康、人工智能等四大产业板块,打造属于杭州的“中关村”。
由小见大,以微知著。
年,杭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0%和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31.7:66.2;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健康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绿色,已经成为“美丽杭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美丽生活:加快打造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发展品牌
从“绿水青山”的共识,一路筑起“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了共享,增进了民生福祉。
“生态好了,生产活了,生活就跟着有盼头了。”面对当下的生活,淳安县姜家镇木旺村村民张满花心满意足,“出门就有绿道,还有小公园。白天就去村口的菊花田里摘菊花,叠叠花打打工,一天摘花能摘80块钱,挺好的了。”
从人到城,由点及面,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也已经接踵而至。
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探索实践,智慧化的应用场景在杭州不断开拓创新、扩展衍生。
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杭州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治理的探索。通过摄像头获取即时交通流量,让交通信号灯根据即时流量,优化路口时间分配,提高交通效率。依靠计算机视觉分析能力,利用每一个交通摄像头即时对道路状况“体检”,就像一个个交警全年无休在路上巡逻。数据显示,有了城市大脑的智能调控,杭州上塘高架路22公里里程,出行时间平均节省4.6分钟;萧山区个路口信号灯自动调控,车辆通过速度提升15%。
如今,依托城市大脑,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实现从“治堵”向“治城”的实质性跨越,截至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包括公共交通、城市治理、卫生健康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在大数据助力下,城市变得更加“聪明”,市民生活也更加美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项目备案秒批,企业申报立项1秒办结,医保、社保、公积金“一件事”联办……今年3月,杭州推出“亲清在线”平台,旨在进一步帮扶支持企业发展,便利市民群众。仅仅4个月时间,密集推出条政策,21亿元“红包”直达企业和员工,深度勾勒出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新图景。
通过15年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杭州的城乡面貌、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美丽杭州”的画卷越来越精彩。
如今的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首位,每天诞生家企业、个有效发明专利,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市场主体,人均创业密度全国领先,在中美十大年轻态城市排名中居第四位。
值得一提的是,年11月,杭州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连续13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的城市,并获得唯一的“示范标杆城市”称号。事实上,这已经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最亮眼的城市品牌。
画卷已就,再启新篇。
下一步,杭州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起点上,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坚定前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之都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样本,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绘就美丽杭州更加绚丽的新画卷。
编辑李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