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一个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地区。来贵州旅游,不仅能领略贵州的民俗风情,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些奇异的手工艺背后的故事。
麻料村:手工苗银
苗族人十分喜爱使用银器,苗族的银器制作工艺十分繁复,一件银器往往要经过十几到二十个步骤。所有这些工序都是手工进行的,在手工作坊中,银匠会按要求把熔化的银锭做成薄片、银条或银线,再经过压铸、雕琢、雕刻、雕刻等工序,制作出精致的花纹,再通过焊接或编织而成。一个人在旅途中自己做一份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麻料村,百年银匠村,让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解锁。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优秀的银匠。
南贵村:蜡染
蜡染是中国传统三大传统印染技术之一,在古代又被称作“蜡缬”、“点蜡幔”或“蜡油”。经过几代王朝的交替,中原的蜡染被丝绸、织锦、刺绣等工艺所代替,只有一些偏远的民族地区还保持着这个阶段。苗族蜡染是用蜡刀沾着蜡油,在布面上涂上一层蓝色的颜料,然后浸泡在蓝色的靛蓝中,然后用开水烧沸,蜡去掉,就会出现花瓣。在浸染过程中,不染蜡会自然开裂,形成独特的“冰纹”。
丙安古镇:油纸伞
油纸伞,是中国最早的一种雨伞,完全由人工制造,所有的原料都是天然的,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五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影响,油纸伞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仅存于历史文化中。另外有十几个国内的工厂仍然在制造这种类型的设备。而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在丙安古镇得到。
丹寨县:古法造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以树皮为原料,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然而,在深山老林中,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县的石桥古代造纸技术,其制作技术与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述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石桥白皮纸的制法是唐朝的一种造纸技法,取自当地的山皮、杉根、清泉等。近十个步骤,包括采购,河沤,蒸煮,斗料,抄纸,压纸,晒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