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不遗丨游学乌江寨传承非遗文化

白癜风能治好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不同的世界给你不同的眼界。近期,来自遵义市的近千名同学在景区开展以“游学乌江寨·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黔山秀水中触摸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做一名时光的守艺人,探索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丰富性、生动性与多样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推动着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

尚嵇囤灯、古法造纸、传统非遗等文化“作品”作为人类精神和情感的纽带,历经千年,仍然可以让人们跨越时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无限创造力。

乌江寨研学以非遗体验为方向,注重手工体验的教学活动,带领同学们探索非遗的无限魅力。

乌纸坊里,研学辅导师示范起花草纸的制作,双手稳稳一浸,一抄,一抖,纸浆均匀地铺在木框上,放上花草、树叶,再浇上纸浆,一张浸润自然之美的花草纸便已成型。

同学们认真聆听研学辅导师讲解“花草纸”、“非物质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古法造纸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亲身尝试花草纸的制作,体会古法造纸的魅力,用手指间的美好触摸时代的回音。

“花灯”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研学现场,特制的小竹条在研学辅导师灵巧的手中翻转、弯折,制作出一盏精美的花灯,引来同学们阵阵惊呼。

中国的花灯记录了中华民族用火文明的历史轨迹,饱含了劳动人民创意与智慧,不仅烘托起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寄托着国人祈福求祥、追求浪漫的生活理想。

据了解,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践行非遗知识,景区特邀当地的四位非遗传承人,参与到本次的研学活动中,让非遗的“火种”在执手间传递。

一种文化延续千年,一种精神独具匠心,一种传承勇于创新。这些渲染于手指间的艺术,同学们在研学活动中用心体悟,受其熏陶,沉浸其中,慢慢靠近遥远而又熟悉的工艺,渐进中体会传统文化,体会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传承非遗文化。

课余时间,非遗辅导师带领同学们游览美丽的乌江寨,观看非遗表演独竹漂、民俗文化表演及无人机表演,让他们更加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魅力,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作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乌江寨具有丰富的研学课程,配备专业的研学导师团队、完善的后勤保障力量,将非遗文化与度假旅游相结合,让同学们欣赏乌江寨山水之美,也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国欢

编辑蒋洪飞

二审李洋

三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zz/215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