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的老歌一首,应个景
各位好,这篇长话短说,聊几句春节出行的形势
前日开始,全国已无本土新增,可视为1月的传播链已得到控制
如此,前期倡议的限制出行、就地过年的政策导向,就显得有些尴尬
临近除夕,再在政策基调上做大的改动已不现实,但各地在实际执行上,已经显现出明紧实松的态势
根据官方的反馈,各热门目的地现在的落地政策如下图
图片摘自
旅行雷达可以看到,目前从低风险到低风险,全国大部分城市(注意是城市)都基本算是畅通无阻了,仅凭绿码就能通行
例外是吉林、新疆、西藏
其中新疆是玄学,大家都懂,没有头铁的必要
拉萨方面,据实测的反馈执行比较松,但是由于各大寺院藏历新年的活动已经全部取消,而且跨市是否需要检测报告存在不确定行,去的价值就不高了
由此考虑,我本人已经退掉了进藏的机票,等入春以后再说吧
—NEXT—实际上,自年开始,我就没有在家过过春节
年在博卡拉、14年在越南西贡、15年在EBC的朱孔(Chhukhung)、16年在大吉岭的桑达克普(Sangdakphu)、17年在ACT的马南(Manang)、18年在MCT的萨马岗(Samagaun)、19年在新西兰的瓦纳卡、20年在日本的新宫
虽然冬季并不是出行的最佳时机,但基于国情和自身情况,春节假期是一年当中唯一一个即便把假期拉到很长、也不太会对本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的时间段了
翻译一下就是,早走几天、晚回来几天,也无所谓
现在,我已经很少走一周之内的短线旅行了,而在其他时间凑一个两周或以上的休假,除非换工作或辞职,否则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这一次,莫说是长途旅行、长线徒步,就算想离开自己的城市,貌似也变得奢侈起来
世事无常,有时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会忽然变得遥不可及
或许因此才有了那句,给岁月以文明
—NEXT—虽然进藏搁浅,但出行的意愿还是挺强烈
而且特别想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
说起来,这个想法还是源自于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人的一句话
对于大和尚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网上向有争议
不过撇开政见不谈,这件事真的成为了我为数很少的人生目标之一,每年都要去一个从未涉足过的地方
这个地方不一定是国家,但必须要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有差别,这种差别越大越好
那为什么要去呢,又能看到什么呢
你会看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中复杂
有不同的眼神
(年,菲律宾保和岛,洛博克天主教堂,一位被家长带来参加礼拜的女孩好奇地望向我的相机镜头。深受西班牙殖民影响的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一个天主教国家,民众的虔诚程度与所在地的偏远程度成正比)
也有不同的建筑
(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主火车站,该站建成于年,融合了摩尔复兴、莫卧儿、印度撒拉逊等多种建筑风格,是吉隆坡著名观光景点之一,如今也依然承担着城市通勤轻轨站点的功能)
有不同的肤色
(年,尼泊尔加德满都,博大哈佛塔,出租司机在等候期间百无聊赖地喂着鸽子。尼泊尔的主体民族是来自于沙阿王朝的刹帝利、婆罗门族,为黄白混血的印度-雅利安人种)
也有不同的笑容
(年,法国斯特拉斯堡,服务员正把刚刚制作完的甜筒交给顾客。斯特拉斯堡与德国仅一河之隔,其所在的阿尔萨斯大区在法德之间几经易手,是我们熟悉的《最后一课》的发生地,同时,这里也是古腾堡发明现代活字印刷术的地方,活字印刷使得文字传播的效率提高,文盲率大幅下降,可谓欧洲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有各种地理环境
(年,瑞士采尔马特山区,一对上山徒步的中年夫妇正面朝着马特洪峰而坐。采尔马特周边的本宁阿尔卑斯山,是阿尔卑斯山系中平均海拔最高的部分,由多座海拔米以上的高山)
也有各种观念和立场
(年,台湾省,中正纪念堂。常凯申作为知名运输大队长,卫兵的耍花枪表演是台北的一道著名风景线,看过以后就会知道当年为何国军会转进台湾了)
有人自立门户
(年,越南胡志明市,洋人街范五老街,当地民众正在盛装庆祝农历新年。越南的主体民族是京族,为百越后裔,语系上属于壮侗语系,也融合了一些南岛语系的民族,文化上长期受中国影响,农历春节的习俗也是相差无几)
也有人别无选择
(年,柬埔寨暹粒,洞里萨湖沿岸,这些湖边的吊脚坞是如假包换的贫民区,两个小孩正在船上嬉戏,出生于此的他们的命运,或许至难改变)
有人向往解脱
(年,泰国清迈,松德寺,一位僧侣正在检查设施。泰国佛教属南传上座部,约12世纪左右从缅甸和斯里兰卡传入,以巴利语经典《杂阿含经》为根本,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住,四沙门八圣贤是最高果位)
也有人乞求轮回
(年,印度瓦拉纳西,恒河夜祭,婆罗门祭司正在执行仪轨。印度教是仅次于祆教的、人类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至少在年以上,由吠陀教、婆罗门教逐渐发展而来,了解印度教的逻辑是研究喜马拉雅地区人文地理的必要条件之一)
有人无忧无虑
(年,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国家广场,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方尖碑前的草坪上休憩聊天,这个位置的正北是白宫,正东则是不久前沦为全世界人民笑柄的国会大厦和最高法院,象征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
也有人枕戈待旦
(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宪法广场,膀大腰圆的配枪女警正在执行日常警戒。作为世界上治安最差的国家之一,墨西哥城的各个旅游胜地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警力出动维持治安,而女性配枪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为少见的,现代版的不爱红装爱武装)
有人抗争
(年,德国慕尼黑,市政厅前,罢工人群正在抗议,从标语上的主张看,这可能是一场产业工人要求提高待遇而发动的集会,真不愧是共产主义的故乡、马恩的后裔)
有人维护
(年,意大利博洛尼亚,海神广场,当地的某个宗教节日,人群聚集在城市主教堂圣佩特罗尼奥大殿门口恭迎圣母像游行,城市居民几乎倾巢出动,热闹非凡)
也有人只能沉默
(年,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人们在圣萨瓦大教堂前的公交站候车。科索沃战争后,南斯拉夫彻底被西方肢解,失去了黑山出海口的塞尔维亚瞬间变成了只能听任美帝欧盟割韭菜的贫弱小国,国家分裂、经济凋敝,使得这座曾被44次夷为平地的历史名城的每一个居民脸上都写满了忧郁)
有人选择和平
(年,北马其顿斯科普里,老集市,一位老人正在长椅上休息,街上路过带孩子遛弯的一家,背后则是一群穆斯林少女。斯科普里是个民族融合之地,有为数众多的清真寺和阿尔巴尼亚移民,而马其顿人本身的宗教是东正教,不过在这个城市双方倒也是相安无事)
有人只能战斗
(年,格鲁吉亚库塔伊西,当地民众的周末活动,是把玩驻军拿出来展示的各种武器装备,从火箭炮、自走炮、狙击步枪、轻机枪等一应俱全,除了没有子弹之外随便玩,身处高加索地区这一地球著名火药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从孩童时代就要与这些东西结下不解之缘)
人人都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动
(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日惹特区,景区的清洁工正在打扫清晨空无一人的普兰巴南建筑群。9世纪前后,印度教曾一度传入爪哇岛的室利佛逝帝国,并被短暂信奉,但很快就在后来居上的佛教竞争下衰落,普兰巴南也就此变成了群岛上为数不多的印度教大型建筑之一了)
走进内心的那团迷雾
(年,缅甸曼德勒,曼德勒山,一位少年正在清洗佛像。若是光看缅甸历史,你会觉得这个国家好战到极致地穷兵黩武,可在实际生活中又是全民信教异常温和,男人还穿名为龙基的裙子,这种矛盾往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人们用尽各种方法寻求解答
(年,澳大利亚悉尼,麦考利夫人角,一位少女正在夕阳下阅读,远处是悉尼港大桥和歌剧院。悉尼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际化城市,汇聚了来自于全球各国的移民,生活成本自然也是不低,外卖的配送费是国内的6-8倍,一包烟要上百人民币,不过宜居程度很高,也很容易找到清静之地)
不惜走遍千山万水
(年,新西兰皇后镇,本洛蒙德山,一对青年男女正打算上山徒步。新西兰南岛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多样,抬首可上山、低头可下水,是户外运动的胜地,我独自在此登山十几天,仍觉意犹未尽)
却总是求而不得
(年,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一对当地夫妇正在熊野速玉大社参拜。熊野朝圣体系源自于佛教传入列岛后、本土神灵与外来佛教的相互融合,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为皇室推崇。速玉大社是熊野三大神社之一)
正因为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和多样
有那么多的文化、习俗、信仰、观念
在你执念自己方寸的同时,人们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忙碌着
悲喜并不相通、世事也不为所动
所以你怎么选择,重要吗?
不重要,这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也重要,因为你也是这复杂和多样的一种啊
你为大海所包容
所以,重要的不是如何选择、选择的结果如何
而是出于自身意志的选择本身
—NEXT—由于我所在的城市,目前还是*ST的状态,尽管保险起见我已经预约了核酸检测,不过这始终为出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供选择的目的地也不多
目前有两个想法,一是云南、二是海南
云南方面最初的考虑是丙察察串联德贡线,后因封路而作罢,现在又重新捡起来,毕竟省内没去过的地方还是不少
线路有两个方向,都有纠结之处
一是滇西北,回程走维西、保山一线,再串联到腾冲附件走走,不过近期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不太好意思去见梅里;另一个是走东线,罗平、普者黑、文山、红河环线,则有些太过轻松
海南方面,是没有涉足过的省份,目前机票便宜,有抄底拿下的价值,缺点在于行程可能相对平淡
总体思路是顺时针自驾环岛,去一些比较冷门的角和渔港,有木兰头、铜鼓角、陵水角、鹿回头、莺歌海、鱼鳞洲这些,若有机会登顶五指山二峰,那自是更好,如此海南就不必再去了
最终去哪里,或许还是要到最后一刻才能决定
当然,也有可能哪儿都不去,就去杭州爬个龙井,也算是没有去过的地方
无论如何,庚子年已近末尾,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预祝各位辛丑不丑、新年精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