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7日至5月21日,我们一行26人参加了由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组团的“硝烟散去的巴尔干文化之旅”游,团员主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贸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隅。“巴尔干”在斯拉夫语中意为“山沟和山谷”。这里崇山峻岭逶迤不绝,湍湍河流阡陌纵横,自然风光旖旎动人,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在这块70多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我国青海省)的土地上棋布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塞尔维亚、科索沃、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等11个国家。
正是在这里,古希腊人创造了灿烂的的欧洲古典文明。也正是从这里,亚历山大大帝率领他的常胜军,踏上漫漫东征之路,缔造出一个世界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王国)。
巴尔干地势险要,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古往今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先后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所统治。近代以来,又为奥匈、俄、德、英、法、美所觊觎,长期成为列强争夺的场所。境内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在此交错发展、争斗不休,引发诸多矛盾。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先后崛起争雄,半岛局势愈加扑朔迷离,历来是国际关系中最复杂多事的地区,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
如今,硝烟已经散去。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景观吸引着我们去观察、去感悟、去反思。
巴尔干游行程图马其顿共和国,奥赫里德市。马其顿西南部城市。近阿尔巴尼亚边境。在奥赫里德湖东北岸。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是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古城。旅游业在城市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图为薄暮时分,我们下榻在湖畔的HotelTino酒店。下榻酒店远眺奥赫里德湖畔美丽夜景。阑珊的灯光,茵茵的湖岸,哗哗的涛声,黝黝的群山。下榻酒店远眺奥赫里德湖畔美丽夜景。低垂的夜幕下,湖对岸古城星星点点的灯光在湛蓝的湖水映衬下连成了一片。晚餐即将开始。酒店餐厅中水准颇高的小乐队伴奏似乎暗示着这晚餐的档次。奥赫里德湖。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形成于00万年前。巴尔干半岛第二大天然湖,也是最深的湖(最深处04米)。湖长5公里,宽15公里。它是一个山顶湖,水源主要来自山泉,是欧洲少见的未受污染的淡水湖。奥赫里德湖中有被称作“活化石”的珍贵动、植物。因此被联合国列入保护名单。湖内现存生物同万年前第三纪的生物几乎一样。数量繁多的蜗牛种类多至5种(世界上共70种),而且多属远古家族。这里还有新石器时代人类聚居遗迹。奥赫里德湖四面环山,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如镜,呈深蓝色,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享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的美誉。全湖三分之二属马其顿,其余属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一侧湖上各种大船小艇,环湖或者环城游览之风盛行。奥赫里德小城连同奥赫里德湖区,城市多古建筑与名胜古迹,显示了这座骄傲的城市在拜占庭时期几百年的辉煌地位。年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古代罗马大道上的重要的贸易中心,罗马人修建的湖边大道是东罗马帝国连接亚得里亚海港口都拉斯的通道。奥赫里德湖边广场上的的圣西里尔与梅托迪乌斯纪念碑,坐着的是克莱门的老师,他发明了格拉古里文字。克莱门(约公元-),早期的基督教教父与哲学家,甚至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基督教哲学家。图为老师的另一个学生纳姆,他创建了奥赫里德的第一所修道院。作为一个东正教城市,奥赫里德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城里几乎所有保存下来的教堂都是由东罗马帝国和保加利亚人修建的。古城老街布满了咖吧酒座,一切美得像一幅画。旅游者一年到头络绎不绝。每年夏季的奥赫里德歌舞节在这里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舞蹈家在这里表演。整个城市沉浸在古典音乐、爵士乐、音乐剧和民歌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奥赫里德最大教堂。建于年。今年喜逢教堂千岁。里面的拜占庭壁画是一绝。其声学设计堪称完美,时至今日常作音乐厅用。年8月18日晚,中国竹笛乐团受有58年历史的“奥赫里德之夏”艺术节邀请,带来专场音乐会—“笛箫传天籁”。主办方特意将这场音乐会安排在该世界文化遗产圣索菲亚大教堂中举办。卡萨莫伊尔城堡(CarSamoil‘sCastle)。显示着中世纪保加利亚帝国的强盛。气吞山河。壮丽的景象孕育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雄韬武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想象一下吧,我现在就站在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发迹的疆土上!沿着狭窄的石梯走到卡萨莫伊尔城堡城墙上,风景这边独好。卡萨莫伊尔城堡回眺奥赫里德古城区。美不胜收的克莱门StKliment教堂,始于5世纪。多重结构的外观,让人驻足。从哪个角度拍摄都很漂亮。这里是曾经的克莱门大学所在地。卡内奥圣约翰教堂。壮丽的1世纪教堂庄严地耸立在湖岸的一个悬崖上。它可能是马其顿被拍摄得最多的一座建筑。看看下方湛蓝的湖水,你就容易理解为何中世纪的僧侣能在这里参悟了。我们从卡内奥圣约翰教堂下方的湖边渡口坐游艇返回老城区。对于内陆国的马其顿人来说,奥赫里德湖是他们的水上度假胜地。荡漾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远眺光影婆娑的古城,犹如置身仙境一般。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科索沃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90年代时人口约余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人。最初科索沃在南联邦内享有高度自治权,年被取消后引起阿族强烈不满。年起,科索沃的阿族组成非法武装,不断进行恐怖活动。年春,“科索沃解放军”燃起激烈战火。南联盟政府遂调动26万名军警在科索沃境内猛烈打击阿族非法武装。此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人道主义”幌子下于年月24日起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经国际社会多方斡旋,6月11日,联合国通过关于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一场大规模的流血战争至此才告一段落。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中国官方至今不承认科索沃独立。格拉恰尼察修道院。修道院为14世紀早期塞尔维亚国王修建的东正教建筑,属于中世紀古迹群。院内仍保留有14世纪时期的壁画创作。世界文化遗产。院内精致的湿壁画是欣赏重点。格拉恰尼察修道院是斯拉夫民族的精神堡垒和圣地。可是科索沃现今的居民90%以上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人。阿族人和信奉东正教的塞族人又势不两立。怪不得我们进入时,修道院从管理人员到修士们个个神情凝重。车拍普里什蒂纳街角矗立着的克林顿雕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从年月24日起对南联盟长达78天的轰炸,导致人死亡,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座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高达0亿美元。战争期间,中国驻前南大使馆被炸。可能导航失灵,我们的大巴有惊无险地驶入了一条不知名的小街。街边小操场上的孩子们好奇地望着我们遥远国度的东方面孔。祝福他们吧,但愿他们永远远离战争与伤害吧!科索沃新生纪念碑。为纪念科索沃独立建立的字符块建筑。取新生之意。纪念新生之国。关于科索沃的归属问题,塞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说法。塞族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因为塞在12世纪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最强盛的国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塞军败退北方后才大量迁入。阿族人则坚持认为,公元前4~5世纪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亚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族的领土。这是一个历史难题。普里什蒂纳地标,斯堪德培广场。喷泉的水花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广场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一点战争痕迹也没有。步行街上一片祥和。好奇的我们所见所闻的是充满时尚的现代都市和人民平静的生活。斯堪德培广场一隅。周围有政府大楼及银行等商业建筑,是财富和权力的集中地。据说尽管收入很低,一般人每月仅两三百欧元,好的也只有五百左右,但是步行街两边的露天餐馆、咖吧坐满了人,在暖暖的阳光下,悠悠地聊着天。斯堪德培雕像。矗立在普里什蒂纳市中心斯堪德培广场上。为纪念阿族英雄斯堪德培而建。这尊雕像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那尊如出一辙。斯坎德培将游击战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敌军不断的消耗,逐渐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最终以有限的兵力战而胜之。科索沃博物馆。坐落于奥匈风格大楼内。前身为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行政大楼。年起为科索沃博物馆。年至2年欧洲重建局在此设立办公室。科索沃博物馆藏有大量考古及民族文物。包括0年在普里什蒂纳出土的赤陶雕像“王座上的女神”。这个女神成了这个城市的徽章。车拍新建的科索沃国家图书馆顶着99个白色圆顶,20世纪末新建筑的代表。很时尚,也很奇葩。由于其蜂窝状的外观,曾被列为全球十大丑陋建筑之一。普里什蒂纳市中心斯堪德培广场一隅的豪华商场。普里什蒂纳市中心的现代化建筑。由于塞尔维亚不承认分裂出去的科索沃,边境被关闭,所以我们无法由科直接北上入塞,只能原路从普里什蒂纳返回马其顿,再绕道往塞尔维亚。斯科普里。马其顿首都,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山环城,瓦尔达尔河贯穿。斯科普里地区公元前年就有人居住。公元年和年发生了两次灾难性的大地震,现在依然可见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城市的废墟。奥斯曼时期,是著名的贸易中心,存有众多古迹。特蕾莎修女纪念馆。特蕾莎为天主教修女、真福品、传教士与慈善工作家。年获诺贝尔和平奖。特蕾莎修女从年至年居住在这里。纪念馆展现了她伟大的一生,保留了她的众多物品。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图为纪念馆内景。特蕾莎20岁随教团去了印度做修女,在加尔各答奉献了伟大的一生。她把一切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