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普里当我无聊时,我在马其顿晒太阳

白癜风的中药方 http://m.39.net/pf/a_4940663.html

这是我力所能及的远处,只有灵魂,才能攀登得更远。

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到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

5小时大巴,过境差不多用了2小时,

又是整整7小时在路上,

从白天到黑夜。

大巴车上遇到三个香港人,能在遥远的巴尔干山区遇上祖国同胞真是不容易。他们是来这里做生意的,他们在索非亚已经待了一周感觉快疯了,称索非亚为欧洲索马里——东西难吃,人民态度恶劣,城市破旧。

我对索非亚的印象倒没这么差,东西难吃倒是真的,索非亚的咖啡是我喝过欧洲最难喝的,还有早餐时那个黑暗料理——油炸乳酪鸡蛋饼。

来到马其顿,其他不说,至少这个国家的东西好吃!

斯科普里的夜幕下,祖国同胞们请我吃了一顿大餐!

还有,马其顿小伙长得也不错~~

斯科普里的家庭旅馆大概是我这一路上订到的最价廉物美的了,房间大,房东服务好。虽然几乎不太会说英文,但是靠手势和肢体语言交流无障碍。

清晨,打开窗户,干净的街道和楼顶上的白云,

巴尔干又是一个艳阳天!

马其顿,我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除了一个叫潘德夫的球员,以及前南分裂后他们没有进过世界杯和欧洲杯决赛圈。

为什么要来马其顿?

因为我要统一南斯拉夫啊!

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曾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这个巴尔干国家——

主要河流:未知。

主要山脉:未知,但不计其数。

主要居民:是土匪,

人们的爱好:暗杀国王和搞动乱。

由于民族成分过于复杂,马其顿所在的巴尔干地区无论古代还是近代,总是战争不断,难民不绝。从地理位置上看,马其顿东邻保加利亚,南接希腊,西连阿尔巴尼亚,北傍塞尔维亚和黑山。

马其顿与周边国家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以及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关系,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矛盾和冲突从未停止。

马其顿共和国曾叫亚历山大帝国,曾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等统治。5世纪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并在此定居,因而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北之分(南部大多为希腊人,北部大多为斯拉夫人)。斯拉夫人7世纪开始大量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年,萨莫伊洛建立了第一个马其顿国。

但是马其顿人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腊人大大迟了一步。在希腊城邦已达到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马其顿才刚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首都斯科普里,

看到那座老桥时,有种回到萨拉热窝的感觉。

斯科普里市中心以瓦尔达尔河为界,分为两个行政区。

河北岸是赛尔地区,斯科普里旧巴扎就位于这里,是斯科普里的旧市区。

南岸是辛塔尔区,是斯科普里市区的中心,有众多现代建筑和大广场。

辛塔尔区中心广场的所有雕塑都是后建的,尤其是广场中心的亚历山大像。马其顿政府为了这些面子工程,把外国志愿铁路建设的钱都用在这上面了。所以如今来到斯科普里,可以看到一座崭新的城市。

斯科普里年发生的强烈地震,在斯科普里老火车站原址,专门修建了“马其顿地震博物馆”。后来马其顿政府又制定了计划,计划在首都斯科普里建设众多具纪念碑意义的设施。包括了建设数个雕塑和喷泉、桥梁以及博物馆,费用估算达5亿欧元。保守派历史主义建筑家认为这将耗费巨大的费用,新的雕像和纪念碑没能表现少数民族,还批评这将使得斯科普里变为主题乐园。

而这样的建筑,似乎又让人想起了那个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在荷马时代以前,步兵打起仗来像一窝蜂似地杂乱无章,所以,具有严格阵法的马其顿方阵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战术上的创新。

自公元前年的伊苏斯之战和公元前年的高加米拉会战以来,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传遍了古代地中海区域,马其顿的敌人提起马其顿方阵就会感到颤栗,因为亚历山大大帝使得方阵变成了一种传奇:他是不可战胜的。

年独立的马其顿,是迄今惟一没有发生过战乱的前南斯拉夫所属共和国。这在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时常战火纷飞的巴尔干地区,实在是不容易。

南联盟解体前,马其顿地区为国内最贫穷的地区,独立后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区域局势动荡不安、联合国对塞尔维亚的经济制裁、希腊于~年对马其顿的经济制裁。

但是临近新世纪,马其顿北部边境地区却接连发生流血冲突,战争的阴影笼罩在这块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年,南联盟爆发科索沃战争,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马其顿,马其顿境内阿尔巴尼亚族分离倾向不断加剧,随即于年爆发了马阿民族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年开始由于内战等原因,马其顿经济停滞不前,直到年才开始渐渐复苏,至今该地仍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善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马其顿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由于希腊坚决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均将该国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FormerYugoslavRepublicofMacedonia,F.Y.R.O.M)。全世界约有40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

虽然战争与地震曾将整座城市毁灭,但即便如此惨痛的历史,在如今的斯科普里,阳光普照下的全城欢愉,人民似乎早已忘却了战争与灾难的伤痛。

河北岸的赛尔地区,清真寺和大巴扎,涌攘的人群,热闹的店铺,又有种回到萨拉热窝的错觉。

在欧洲,做一条狗都是幸福的,这里没有杀戮,没有驱逐,更没有人吃狗肉。

它们可以随意的走在大街上散步,也可以安详的在广场上享受阳光。

斯科普里,

一个原本只打算待一天,

后来又决定延长一天的地方。

这是一个让我充满惊喜的国家。

比起保加利亚人的冷漠,马其顿人民热情可爱,

这里遍地帅哥美女,物价便宜,十欧可以过一天。

巴尔干的阳光很好,石桥边的咖啡屋,午后冰淇淋时间。

石桥附近的艺术桥,巴洛克式的桥身设计,上面摆满了马其顿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雕像。这样的架势让人以为桥头的宏伟建筑会是市政厅或者国会大厦,结果发现却是马其顿财政

厅......

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了解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市中心的那座国家历史博物馆。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绝对是我参观过的最棒的博物馆之一。

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复国运动相继展开,民族主义高涨,马其顿也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

年三国在共同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胜,奥斯曼将马其顿割予三国,但三国之间又因马其顿具体分割方案于年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希腊、塞尔维亚击败保加利亚,三国将马其顿瓜分。

年《伦敦条约》签订后,塞尔维亚政府开始统治马其顿。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期间,塞尔维亚和前盟友保加利亚之间爆发了战争,斯科普里则在战争期间仍由塞尔维亚王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保加利亚王国于年占领了斯科普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腊、南斯拉夫为同盟国,保加利亚参加了由德国主导的轴心国阵营,希腊、南斯拉夫被德国攻占之后,保加利亚分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但战争结束后各国之间的边界又还原为战前的形势。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由铁托所领导的共产主义国家,年时铁托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分开,成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年9月17日马其顿从南联盟和平分离,但马随即和希腊爆发国名争端,最后马其顿于年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名义加入联合国。希腊最终在年解除对马其顿共和国的经济封锁。

大概历史就是这样,由于错综复杂的地理和历史原因,马其顿官方语言为马其顿语,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马其顿全国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占总人口67%;少数信奉伊斯兰教,占总人口的30%;其他宗教占3%。

马其顿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是个长相典型的斯拉夫小帅哥,刚从斯科普里大学历史系毕业,虽然他讲解的内容大概有一半我都没有听懂,但结束时那句我听懂了,他问我晚上能不能一起喝一杯?我说好~~

于是那个夜晚,斯科普里老桥边,

我开始向一个马其顿男孩打探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

“你们现在各个民族间相处融洽吗?克罗地亚人遇到波黑人会打架吗?”

“当然不会啦!国家矛盾是政府的问题,但人民相处可愉快呢!”

“科索沃安全吗?”

“当然安全了,但是阿尔巴尼亚边境不是太安全”

“你们都会讲几国语言啊?”

“马其顿语属于斯拉夫语系。但是某些地区,阿尔巴尼亚语也通用,许多人还会讲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等等。”

“你都去过巴尔干哪些国家呀?你觉得哪里最好玩?”

“每个都去过啊,克罗地亚不错!”

“塞尔维亚人和科索沃人能和平相处吗?”

“你能问些个人问题吗?比如我是不是单身?”

“这个好像我并不关心啊!”

恩,我就是那种能把聊天聊死的,

场面瞬间尴尬了。。。

4月10日,晴,

我在马其顿晒太阳。

接下来,

我要带鼹鼠宝宝去一个屌爆了的地方~~

基督山女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zz/2145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