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解决世界级难题,5年带动企

近日,自《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后,聚焦关键技术、突出协同创新,成了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坐落在长江之畔的南京工业大学长期致力于“绿色化工”研究和解锁“重化围江”难题,用绿色技术赋能长江保护,用绿色行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南工大在长江经济带制药、化工、钢铁等行业复制和推广废水资源化技术,实现了工业废水高品质利用。本期推送,就让我们走进南工大的“绿色之路”。

用创新绿色工艺为长江“减负”

谈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问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教授表示,对长江的保护不应聚焦在对沿江工业“一刀切”式的搬迁和关停的“堵”上,而要聚焦在用创新绿色工艺,推进生产源头和全流程绿色化的“改”上。乔旭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绿色工艺就是要从工艺源头上运用环保理念,减少污染物生产。”也就是要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生产过程减量化、污染物治理与生产过程一体化。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教授

本着“源头绿色化、过程减量化、治理精准化”的“环保+化工”理念,南工大绿色化工团队针对醛酯胺等不同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运用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发明了针对性、差异化、成套型的系列“绿色技术工艺包”,使得不少化工产品生产反应原子利用率达到了88-%。

乔旭教授团队首创“三废”多相态临氧裂解一体化深度净化技术,利用耦合反应机理和反应-分离集成技术,开发“三废”一体化深度净化装备,嵌入精细化学品生产装置中,实现工艺水%循环利用,“三废”超低、超净排放。这一技术已经在不少沿江化工企业园区应用,并建成全球最大二苯胺等工业装置,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27.45亿元,新增利润3.38亿元,累计减排废气超过6.72亿立方米,减排有机危废近1万吨。

长江流域工业污水浓度高、成分复杂、性质多变,需要更严苛的技术手段和多级深化处理。膜分离技术可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是工业污水资源化的关键共性技术。多年来,南工大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发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成功解决了制浆造纸业的世界级环保难题,“废水能喝”“废水养鱼”已经从理想变为现实。“十三五”期间,南工大技术帮助企业累计减排工业废水2亿多吨,带动用户企业新增产值.2亿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转化科教优势为绿色发展动能

近年来,南工大持续开展“绿色行动”,将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在持续推进“服务化工转型发展专项行动”中,学校组织专家服务扬子江流域百家企业,“订单式诊疗”减少了企业万吨级“三废”排放、取得亿元级效益。此外,南工大还参与制定江苏省石化产业发展布局方案,主持开展江苏构建自主可控和绿色高端现代化工产业体系研究、扬子江重化工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等政府项目。学校通过核算沿江工业发展环境阈值,探索绿色标准,为长江精准治理定出“公约数”;通过对危险污染替代工艺、先进催化工艺、生物技术、高端化学品及新材料等6大领域项生产工艺及环境治理“卡脖子”技术清单的梳理和推广,为绿色工业关键技术理出“行列式”。

年,南工大受政府委托,为全省开展化工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学校组织了近名专家深入30个园区和家化工企业进行“全面体检、绿色诊治”,共发现各类环保安全问题和隐患6.7万余个,同时制定“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方案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扬子江流域化工高端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多学科联动拓展绿色智造

“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少不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加持和支撑。”乔旭表示做好长江大保护,必须多学科联动,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前瞻性维护和以数据为基础的流程管理重塑工业体系,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大有作为,为长江绿色发展做“乘法”。

目前,南工大正和政府、企业联手,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五位一体的江苏重化工生产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实时监控,实现重大危险源、危险工艺装备、排废污染等情况的远程可视、可控、可防。同时通过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挖掘全新的化工产业商业模式,建立行业生态产业链园区,完善产业布局,拉动生产力,实现由传统化工到绿色化工再到智慧化工的转型升级。

智能技术也为工业本质安全技术提供了可能性。针对化工最小化原则,南工大技术团队研发推广了化工生产“堆簇”集成技术。“应用‘堆簇’集成技术可以避免传统化工逐级放大的设计模式,及时控制事故发生时的连锁后果,颠覆高塔林立、釜罐成群的固有业态,实现本质安全环保的同时使化工产业面貌一新。”乔旭介绍说。

南京工业大学不仅在年7月成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并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于年5月19日举行了应急管理学院揭牌仪式,希望通过部省共建等工作为长江大保护贡献更多靶向性技术,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坚持化工学科特色发展的高水平建设大学,我们更要扛起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高质发展的‘南工大担当’。”未来,用科技的力量助力长江流域化工产业迈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将成为一代又一代南工大人的不懈追求!长江与南工大的“绿色故事”未完待续。

素材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zl/2152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