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源文化(上海)有限公司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将华夏文明中的点滴精髓全力打造成各种服务产品,将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相结合。
历史发展的“车轮”告诉我们,无论是面对美国还是西方列强的无情打压,:想要发展,要想突破,唯有谨记八字:自强不息、天道酬勤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从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到繁荣昌盛的明清时代,都凸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智慧与创造才能。
在光阴荏苒的岁月长河中,先人用他们独到的智慧与汗水创造出一件件对后世颇具影响的物件特别是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的相继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时代的进步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谓流芳百世享誉海外。
1
指南针
“司南”是古代先民对指南针习惯性称呼。在春秋战国年代,先民就在采矿、冶炼中逐渐认识了磁石。到了战国,随着战事频现,更是有人奇思妙想把磁石做成器具用来辨别方向。
司南是用天然磁石锻造制成,外观似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24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头指向北方,勺尾指向南方。当时叫“司南”。其中“司”是“指”的意思,翻译成现在话来说就是“指南”。
2
造纸术
早在公元前2世纪(距今约年)的西汉前期,我国就已相继出现了麻质纤维纸、植物纤维纸且在之后多地出土的西汉古墓中被得到证实,说明当时我国就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
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抄纸法成为后来传统造纸术的主流。他总结前人的丝制经验,改变原材料。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在“蔡侯纸”被推行前,先民多用竹片、木片及泥板来记录文字。这些材料笨重不说,书写内容也受到很大限制。一片竹简往往只能书写一行字,既不方便又非常沉重。
有个成语叫“罄竹难书”,意思就是一个人太坏了,干的坏事太多,把所有的竹子、竹简都写光了也写不完这个人的罪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用竹简书写所带来诸多的不便和限制。
3
火药
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但火药的发明其实是个意外,它是古代先民长期炼丹、制药的附属产物。
据史书记载火药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应用于民间民生,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制丹药实践的结果,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在炼丹过程中有种“火法炼丹”,只要遇上原料中带有硫磺、硝石等,用炭火加以炼制,极易产生爆炸爆燃,这就是火药的雏形。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火药”与鞭炮」
在没有火药和纸张的古代,每逢佳节民间就有用火烧竹子,爆裂后会发出声音,以驱逐瘟神的习俗。
“火药”出现后就将它装在竹筒里燃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称为“爆仗”。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火药”与军事」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以达到成功御敌的目的。
到了两宋时期,又先后出现了喷射火器及管状火器。元明之际,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又研制出“火铳”。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火药”与兵器」
到了12世纪,火药武器通过不断的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进而传到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更耐用、使用更安全、更有杀伤力的金属枪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至此火药武器开始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异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4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则是由北宋印刷刻工毕昇发明。其根据多年的印刷经验,创造出胶泥活字印刷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这种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是印刷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而这项创造也被记录在宋朝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里。
随着时代变迁,技术更迭,又相继出现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等等...
这些印刷工艺虽红极一时,但在西洋机械化印刷术流入我国后相继折戟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得益于浙南地区的宗族文化,木活字印刷工艺被传承至今,瑞安民间都会使用这种古老的印刷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虽然相比电脑打印,用木活字制作族谱显然要繁复漫长,并且资金成本也要高出许多,但各宗祠的长老们依旧顽固的认为这样制作出来的宗谱,年代沉淀感强,是当今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木活字印刷工序是将刻刀把木制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这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形成鲜明飞对比。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掩埋,回首时似乎了无痕迹,光阴凝成了一只散落在历史长河的岸边的海螺,将其拾起,附耳倾听,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告诉我们它从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