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多年来,作家苏沧桑不断走向民间,汲取文化营养,逐渐形成个人相对稳定的书写对象和审美趣味。她找到了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创作道路,发现一些看似已经远去却还存活在当下的历史现场。这是活的化石,是民间历史脉搏的有力回响。她将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这就是散文集《纸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年3月出版)。
其中收录的作品,都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内容是“非虚构”的,笔致是散文的。当我阅读其中一篇作品时,觉得别致但也没有多大的冲击力,但是当集中阅读时猛然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江南被塑造出来了。
散文《纸上》写的是富阳一个古老村落里唯一坚持古法造纸的传承人。“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元书纸是富阳竹纸的精品,是富阳传统手工制纸品的代表。富阳在唐末宋初开始制造竹纸,工艺技术随时间推移渐趋成熟,生产的竹纸质地优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透、着墨不渗、久藏无蛀,成为公文书写的首选纸品。朱中华是造纸世家出身,愿望就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纸,会呼吸的纸,让纸上的生命留存上千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愿望,看起来诗意无限,背后隐含的却是无尽的艰难。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