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浅谈科举考试与现

前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从两百万年前开始,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土地上,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先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在中国土地上你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这也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这样的教育历经了原始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隋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发生的教育变化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和创新点,即开始了科举制度,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创新,从这一刻开始,察举制开始了向科举考试制度的转变。而在此之后的几千年中,科举制度就这样一直被流传了下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为大家讲述科举考试的前世今生。

科举考试的前世与今生

一、科举考试的今生

前世与今生,很多读者们可能惯性思维就会觉得笔者会先介绍前世,但这篇文章,笔者想先从今生开始介绍。科举考试的今生,无疑就是我们现在的高考。高考是一种人才遴选制度,为了让大家能够进行无差别的竞争,所以高考的制度必须要设计得尽可能的标准统一化。除了标准以外,高考还要做到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参加的机会,只有这样的形式才可以遴选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高考从很大层面上来说是公平的,面对整个国家14亿人,每年光是高考的学生就有上千万,而高考除了让考生考取一所大学以外,也是为考生多一项选择。但除此之外,高考还给了考生们一个机会,一个改变阶层的机会。虽然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没有等级之分了,但是对于生活条件而言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而高考就像是一个敲门砖,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创造更多可能。同时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又或者说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知识分子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每个人的知识和素质普遍提高,我们的社会水平也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我国既然拥有这样多的人口,那么就必然要面对国民平均素质很难提升的情况,而义务教育和高考就为国民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也是因为有这样子的教育方式和选拔方式,才得以运输出一批一批的人才,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高考就像一个敲门砖,给我们机会创造可

二、科举考试的前世

科举考试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刚才讲到的是科举考试的今生,之所以将它放在前面去讲,是因为面对我国的上千年历史,高考的历史面对这千年的历史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作为科举考试的今生,笔者对它进行了概述,但认真来讲,高考可以讲述的内容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所占篇幅注定不会很长,而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多年前的探索,来给大家讲述科举考试的前世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

科举考试的前世

1、举孝廉

首先要说明的是,科举考试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在科举制度形成之前,一直使用的是举荐制,也就是“举孝廉”。就是由已经当了官的或者有名望的人去推荐其他人来上任,但这样会有一个弊端,即为了稳固自己的势力所以选择推荐自己的亲人或者下属,而真正有才能的人都被控制在地方官手里。想象一下,在古代那个消息闭塞交通信息等等传递过程都很缓慢的年代,朝廷可就很难有办法知道民间有哪些人才是值得任用起来的,而可以举荐人才的地方官官员等大多属于地方的豪族,他们掌握着这样大的权利,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危险的,也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为了摆脱这样的境地,摆脱地方官员对人才遴选过程的控制,朝廷开始采取行动。

举孝廉,即举荐制

这行动绝对不是一刀切,而是要从多方面去考虑的。当时的朝廷考虑还是比较周全的,他们打算从两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对举孝廉这个制度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尽可能地做到不要让地方官员等去插手;其次还希望可以任用民间的那些有学识的人士。但是我们都知道,人才是需要培养的,一个社会只有有足够多的读书人,才可以让一个社会进行良性的发展。但是这就又和知识的传递程度有关了。我们现在的物流这么发达,想买什么书,学到什么知识,从网络各种渠道都可以获得,而在那个年代,一切知识的传递就没有那么容易。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大规模普及就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隋文帝时期才找到了可以避开地方官员等人员的人才遴选制度,也就是我们的科举制。

科举制的锁院监考制度

2、科举制

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皇帝为了避免受制于贵族的人际网络包围圈,所以想到的一个制衡的办法。当然这只是最初创立这个制度的意义之一,而当贵族阶层包围圈的这种情况基本消除之后,就更能看到科举制的闪光点所在。它可以遴选人才的功能真正做到了将当时的大环境进行了改变。但说真的,科举考试的难度绝对非我们可以想象到的。

科举考试院试

院试科举制度最鼎盛的时期应该可以说是明朝了。而在此之前,科举制度虽然存在,但是录取的人数是非常非常稀少的,一科大概只会录取几十人。而一直到了明朝,朝廷开始对科举制度的录取进行了扩招,这就大大给了想做官的人机会,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很多人为了做官就开始以读书为业。

但是竞争是残酷的,考试还是很难的,想要当官那就要做到一路披荆斩棘过五关闯六将,就像打游戏的时候攻略一样,你闯过了院试拿到了前几,于是你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秀才;再不停地学习学习继续向上冲,然后来到了乡试,这可不是一个你想啥时候考就啥时候考的考试,它可是三年才会有一次考试的,所以如果你错过了考试,不好意思,那你可能就需要回家再学三年再考了。

会试过了这一关,就可以成为一名举人,而当了举人的人,就已经有去做官的资格了。如果你不想止步于举人,那就需要你继续向前冲啦,接下来你需要面对的就是——会试。想参加会试那就更不容易了,除非你是举人,否则其他人都是不具备资格的。会试可就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为了防止作弊,会试除了安排监考官以外,还对于每个考生都有独立的考场,但这个考场的位置可是非常的小的,并且光线也没有那么好,说起来感觉比较像牢房,但不得不吐槽一句,牢房可能都比它大。

殿试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考生需要一个人忍受着寂寞孤独,独自奋笔疾书,而如果你通过了这个考试,那你就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了,而且下来你就要迎接人生的高光时刻——殿试。既然到了殿试,那你所面对的可就大有不同了,这一次你的主考官就是这个帝国的统治者——皇帝。如果你发挥良好,深得皇上的喜爱,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就要飞黄腾达了。但是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虽然这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做官,但也很有可能只是八品九品的芝麻小官,不过总的来说,总还是当了官了。

科举考试会试的独立考场

三、高考与科举考试的异同

那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文明的不断发展,如今的高考与科举考试又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来说共同点,也是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点,即这两者都是一种重要的人才遴选机制,都是为了有效识别出符合国家需要人才所以存在着的。但它们的不同点也很多,比如前面虽然说古代科举制度是为了打破贵族阶级,但其实最后科举制度中被录取的大多还是地主阶级子弟,而寒门子弟可谓是少之又少。同时,有别于高考的是,科举考试是需要交钱的,而且这个钱的费用也不低。所以很有可能你的书念得很好,学识也很渊博,但在考试的时候,最终却因为考试的费用而退却。

高考是最平等的人才遴选机制

结语

相比而言,我们的高考真的可以说是一种最平等的人才遴选机制了,它用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种方式依旧是我们选拔人才的“金钥匙”。有人曾说:“我用十二年,等一朵花开”。这朵高考的花儿在历史的印证下显得格外迷人和耀眼,最后在这里,也祝即将高考的小伙伴们考试顺利,预祝金榜题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zl/215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