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水发·龙游全竹绿色循环产业园庙下园区,笔者看到整个园区内厂房基础已经全部施工完毕,施工人员正抢抓工期,进行钢结构主体安装,预计本月底前所有的厂房具备试生产的条件。
今年以来,衢州生态环境部门将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指南针”,在推动企业项目审批提速增效的同时,积极服务“两山”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竹产业转型升级助力。
此前,位于龙游县的浙江金励环保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励环保”)向衢州生态环境部门提出拟建设配套年产10万吨竹材制浆项目。“根据《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版)》(生态环境部印发),半化学纸浆产品被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衢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继续加大对造纸等6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力度,木竹浆制造项目已于年纳入浙江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一道“禁入令”挡住了金励环保新项目的“去路”。为把好项目准入关,省、市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组成的调研服务组,先后6次对制浆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并赴四川等地对同类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年1月11日,又邀请省内权威专家召开专家咨询会,进一步对污染物处置手段和利用路径开展技术论证,帮助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建设。
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衢州市生态环境局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着眼,在严格把好环境准入关的同时,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破题之道,加大对重大项目前期环保工作的指导服务,指导支持企业转换跑道、打开局面。
逆境突围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转型。在各方合力推动下,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利用竹材热磨工艺,在不添加化学原料的前提下,实现竹纤维部分替代纸浆,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方向、新渠道。同时,生态环境部门还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根本上寻找破解难题、打通堵点的支撑点。
以竹浆替代纸浆,这一举措破解了项目准入问题,开辟了生态资源利用、绿色发展新天地。“新项目原材料以废纸、废木(竹)材料为主,属于环保、可再生资源,一期需要竹纤维12.6万吨,全部建成后需要竹纤维42.6万吨,可带动竹产业链,促进竹农增收10万元/年/人。”金励环保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讯员刘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