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青年时代是人生最美的季节,有着令人炫目的色彩;有人说,青年时代是奠定人生发展基调的宝贵时段,应该有它的责任与担当。
“时刻铭记医者之责,就能忘记从医路上的苦和累;时刻把患者放心间,就能感受到医者的神圣与光荣。”作为一名“80后”医生,医院甲状腺外科张晓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医者情怀敬业奉献,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服务病患,在从医路上负重前行,展现了青年医生的朝气与担当。
心声
患者需求永远放在第一位
“身为一名新人,唯有脚踏实地、虚心学习,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晓健顺利考入医院,如愿走上了从医之路。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外加平时的积淀,在医院举办的中青年医师技能比赛中,张晓健从数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一举夺魁。之后,张晓健进入刚成立不久的甲状腺外科,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既要具备娴熟的技能,做好日常诊治工作,还得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时消除患者的担忧、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在甲状腺外科工作6年多来,张晓健始终对岗位要求有着清醒的认识,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做手术可以,但一定要保证我的嗓音不出问题。”陈先生是一名中学教师,十分热爱自己的职业,听别人说甲状腺手术可能会导致声音嘶哑,因此,虽然早已查出甲状腺癌多年,但始终没有手术治疗。直至病情异常严重时,在同事和家人联合劝说下,陈先生才来到医院甲状腺外科就诊。见到医生时,陈先生直截了当表达了自己的要求。
作为主管医生,张晓健被陈先生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并对陈先生的要求铭记在心。要想保证患者的“声命线”万无一失,术前方案的选择和术后护理都必须精益求精。但是通过术前影像学评估,张晓健发现陈先生的病灶与喉返神经入喉处粘连,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的几率非常高。这时,陈先生又打了退堂鼓,拒绝手术。面对这一情况,张晓健不厌其烦地讲解,最终使陈先生打消了疑虑,并同意了手术方案。在科室主任杨光指导下,张晓健小心翼翼地分离病灶与喉返神经,最终妥善保护好喉返神经主干和细小分支。手术结束,陈先生意识清醒,当他听到自己的声音洪亮如初时,满怀感激说:“谢谢你们保住了我的声音,让我能继续留在讲台上。”
“医院那刻起,医生就要关心照顾他们。一句暖心话、一个温暖的动作、一个温馨的笑脸都能给患者带来安慰。医病医身更要医心。”在谈癌色变的时代,绝大多数患者得了甲状腺结节都会恐慌,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心理压力巨大。对此,张晓健经常到患者床旁聊天、谈心。正是他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赢得了患者信任;患者的信任,又照亮了他砥砺前行之路。
张晓健(左)与同事交流。
行动
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医者仁心
担当,是面对任务和责任,勇于担责,敢于负责。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才能扛起生命的重托。
每周三是张晓健的门诊时间,他曾接诊一名中年男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全身骨痛、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痛苦不堪。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过高,离子紊乱,高钙危象、低钾危象、房颤,为典型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切除甲状旁腺是最佳治疗方案。不过,由于患者常年透析,心肺功能极差,肺部炎症明显,手术风险大大增加。
“再难也要尽全力。”虽然患者手术耐受力差,不可预测性强,但一想起患者被病痛折磨时的表情,张晓健的内心就掀起了波澜,“不能被困难吓倒,更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张晓健告诉记者,经过多学科、多专业的多次讨论,并不断调整术前方案,最终在全院相关科室配合下,科室主任杨光带领他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第三天,患者全身骨痛症状明显缓解,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下降;术后半月,患者血钙正常,甲状旁腺激素正常,骨痛症状消失,能够独立行走。如今,患者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青年医师,张晓健勇于担当,坚韧不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晓健立足本职,牢记使命,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挑山工”精神。
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手术很少见但可能致命的严重并发症。曾经,一名患者在术后第三天突然出现大出血,随即被送往手术室进行止血。然而,由于患者出血迅猛,已无法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此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到10%,口唇发紫,情况十分危急。此时,已来不及请相关科室协助,张晓健毫不犹豫,准确判断,紧急实施气管切开,并顺利插入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直线上升,患者的出血问题也迅速解决。“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根本来不及细想,患者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当记者问其是什么力量能促使他有勇气实施气管切开术时,张晓健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张晓健(左)与患者交流,检查患者情况。
提醒
甲状腺癌不可怕,正确认识是前提
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其实很“娇气”,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诱发甲状腺疾病。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
“虽然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高,但百姓对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却很低。”张晓健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遇到对甲状腺疾病一知半解的患者,“有些患者存在恐慌心理,觉得一发现甲状腺结节必须手术;有些患者认为得了甲状腺癌就是得了不治之症,失去了生活信心;还有一些患者相信网上传言,认为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癌,改吃无碘盐。”张晓健表示,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患者只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甲状腺结节压迫气管或有癌变倾向,就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张晓健提醒读者,正确对待甲状腺癌,要规避以下几个误区:一是认为甲状腺癌是假癌,不需要治疗;二是认为现在对甲状腺癌完全是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三是甲状腺癌做完手术就结束治疗。“就目前情况来说,外科手术是根治甲状腺癌的最佳手段。”张晓健表示,除临床罕见的甲状腺未分化癌、髓样癌之外,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最常见,滤泡状癌次之)预后好,经过规范治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6%以上。“对于恶性肿瘤,包括甲状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张晓健表示。
现如今,张晓健博士在读,师从国内知名甲状腺外科专家殷德涛教授。张晓健还医院协会甲状腺疾病委员会委员,主持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