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周老师手机QQ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
甲亢是全身性疾病,全身各个系统均可有异常。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为例,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概括起来有三方面:①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的表现。病人常有多食、易饿、消瘦、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也可有发热、腹泻、容易激动、好动、失眠、心跳增快,严重时心律不规则,心脏增大,甚至心功能衰竭。②甲状腺为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对称肿大。肿大程度与病情不一定平行,由于腺体中血管扩张和血流加快,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可听到杂音,或可以摸到如猫喘一样的颤动。③眼部改变。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表现眼裂变大、眼睑后缩、眨眼减少,呈现凝视状态或惊吓表情。有的病人由于眼部肌肉受侵犯,眼球活动受限制,产生视物成双的复视现象或眼结膜、角膜水肿,也可破溃。病人常有眼球突出。眼部病变严重的可有视神经乳头和(或)视网膜水肿、出血,视神经受到损害可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要点
需取得病人主动配合,合理安排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膳食,以及脑力和体力的休息。常采用的治疗方案有以下三种:
1、长期药物治疗。此种方法易被病人接受,不会出现由于治疗引起的不可逆损害,但治疗时间长、复发率较高是其特点。硫脲类药是主要使用的药物。它的作用是抑制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内的合成。中国医生习惯选用的药物顺序是: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甲亢平及甲基硫氧嘧啶。治疗应从足量开始,病情控制后逐渐减药,总的服药时间需要1~2年以上。服药期间应当避免妊娠,用药后当病情还未控制时禁止过多的吃含碘多的药物及食物。药物治疗可有不良反应发生,如皮疹、发热、关节痛、肝功能损害等,严重的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消失。用药种类不同,发生不良反应的多少也不同,引起白细胞缺乏的不及1%,这些不良反应以甲基硫氧嘧啶最多,丙基硫氧嘧啶最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白细胞,一旦下降明显,应积极处理。 2.手术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90%的患者术后可治愈,术前除用硫脲类药物3个月以减少甲状腺素合成外,还用碘剂使甲状腺充血减少,组织变硬,以减少术中出血。随着麻醉技术的改进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已明显减少。 3.放射性碘治疗。碘在甲状腺大量聚集,放出β及γ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此法方便、安全,但治疗后症状消失慢,而且一些病人治疗后可能发生永久性的甲状腺功能低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辅助检查
1.血总甲状腺素(总T4)测定,在估计患者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正常情况下,T4的增高(超过12ng/dl)提示甲亢。如怀疑TBG可能有异常,则应测定I-T3结合比值(正常时为0.99±0.1,甲亢时为0.74±0.12)并乘以T4数值,以纠正TBG的异常,计算出游离甲状腺指数(FT4I),本病患者结果增高。如正常,应争取作进一步检查。 2.血总T3正常值~mg/dl,本病时增高,幅度常大于总T4。 3.反T3(rT3)的测定,血rT3正常均值为50ng.dl,甲亢时明显增高。 4.游离T4(FT4)和游离T3(FT3)FT4和FT3的测定结果不受前述TBG的影响,能较总T4和T3总的结果更正确地反映T4功能状态。正常值:FT4为10.3~25.7pmol/L,FT3为2.2~6.8pmol/L。甲亢患者结果明显高于正常高限。 5.甲状腺摄I率,如摄碘率增高,3小时大于25%,或24小时大于45%(近距离法),峰值前移可符合本病,但宜作T3抑制试验,以区别单纯性甲状腺肿。 6.T3抑制试验方法见前述。正常及单纯甲状腺肿时第二次摄I率明显下降,达50%以上。本病及浸润性突眼患者中,TSH对甲状腺的刺激已为TSAb所取代,且不受T3和T4所抑制,故在眼用Tμg每8小时一次一周后,第二次摄I率不被抑制或小于50%。此法对老年有冠心病者不宜采用,以免引起心律紊乱或心绞痛。 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有兴奋反应患者正常,如TSH接近于零,或用灵敏感度较高的免疫测量分析(immunometricasay)结果TSH低于正常,且不受TRH兴奋,可提示甲亢(包括T3甲亢)。本试验意义与T3抑制试验相似,且可避免摄入T3影响心脏,加重症状等缺点,惜试剂供应尚未能普及。 8.TSAb或TSI本病患者阳性率约80%~90%,经治疗病情缓解后TSAb的活性明显下降或转正常,有利于随访疗效和鉴定治疗后复发可能。临床上也常以此估计抗甲状腺药物停服合适时间。 9.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在本病中TGA和MCA均可阳性,但其滴度远不如桥本甲状腺炎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症
1.甲亢危象。在甲亢病情未控制时,由于感染、劳累、精神紧张、术前准备不充分,放射性碘治疗等应激因素的影响,病情加剧,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烦躁、恶心、呕吐、腹泻、大汗,甚至意识朦胧、昏迷。情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死亡率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已少见。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治疗原则是用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及分泌,降低脑及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和一般对症处理。文献中报道有人采用更加积极措施将血中甲状腺激素移出体外,如换血疗法及腹膜透析。 2.甲亢眼病。突眼可与甲亢同时发生,也可以出现在甲亢之前或好转以后,眼病的严重程度和甲亢多数不平行,有些病人甲亢不明显,眼病却很严重。依据病的轻重可分为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前者表现为眼裂增宽、眼睑后缩、凝视、眨眼减少及轻度突眼;后者可表现过度流泪、怕光、眼内灰渣感、结膜水肿及充血、眼眶内组织水肿、眼球活动受限、视物成双、视野缺损,甚至视力丧失、失明。良性突眼较常见,一般为双侧突出,有时可见到单眼突出;浸润性突眼很少。对于良性突眼不需特殊治疗,仅治疗甲亢即可。浸润性者在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同时,可服甲状腺片,病情重的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少数需用眼部放射治疗或眼部手术治疗。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治疗期做好眼部护理(睡眠时抬高床头,外出时戴太阳镜以避光防尘,滴眼药、涂眼膏或戴眼罩等)是很重要的。 3.甲亢肌病。较多见的是起病较慢的慢性肌病,病人常诉说蹲下起立及上楼困难,另外肌病较特殊的有周期性麻痹和重症肌无力,均少见。主要是治疗甲亢,除对症处理外,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病例摘要]
女性,39岁,烦燥不安、畏热、消瘦2月余
患者于2月前因工作紧张,烦燥性急,常因小事与人争吵,难以自控。着衣不多,仍感燥热多汗,在外就诊服用安神药物,收效不十分明显。发病以来饭量有所增加,体重却较前下降。睡眠不好,常需服用安眠药。成形大便每日增为2次,小便无改变,近2月来月经较前量少。
既往体健,无结核或肝炎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病或高血压患者。
查体:T37.2℃,P92次/分,R20次/分,Bp/70mmHg.发育营养可,神情稍激动,眼球略突出,眼裂增宽,瞬目减少。两叶甲状腺可及、轻度肿大、均匀,未扪及结节,无震颤和杂音,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肝脾未及。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
(二)诊断依据
1.有怕热多汗,性情急躁
2.食欲增加,体重下降
3.甲状腺肿大,突眼
4.脉率加快,脉压增大
二、鉴别诊断
1.单纯性甲状腺肿
2.神经官能症
3.结核,恶性肿瘤
三、进一步检查
1.颈部B超,同位素扫描
2.T3、T4、TSH测定
3.碘摄取率
四、治疗原则
1.内科药物治疗
2.必要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