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古代中国人用纸做钱币、做金银等,确实代替了以物器、钱财、珠宝、布帛,乃至用活人及畜生来殉葬的做法,而这同我们今天提倡的绿色祭祀是一个意思和目的。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这个节气与古人用火有关,在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人们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改火时,人们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最初,清明是附属于寒食节的,但在宋元时期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这两个节日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上古时候,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后来,由于两个节日时间距离很近,人们干脆把寒食节的内容“后移”至清明,也赋予了踏青、郊游的内容。
不管怎么说,在寒食与清明这两个节里,我们都能看到古人对于火与祖先的感恩与崇拜,除了火本身,用取来的新火祭祖,无论如何都有一种传承香火并使之旺盛之意。然而,寒食或者清明古人是什么时候学会烧纸呢?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当然是在纸被发明之后。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东汉元兴元年(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这就是说,人们寒食或者清明烧纸,当然是在其后了。
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这话表明从汉朝开始,人死之后,丧葬之时,要用钱币与死人同葬,而烧纸的习俗自然而然在那个时候就有了。我们今天提倡网上祭祀,有一些甚至批评烧纸这一习俗不太文明,这显然是不了解历史所致,有些拿今人的眼光看待古人之事的嫌疑。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祭祀用纸曾经是一大文明。相传,三国时诸葛亮用馒头代替当时用人头祭河神,挽救了众多生命,而纸被用于祭祀也是这么个道理。汉代盛行用各种贵重器物珍宝来陪葬,有些贵族富户即会使用大量的金属货币来做陪葬品,不仅不利于社会发展对亡灵的意义并不大,而穷人家用纸来代替金属钱币来送葬祭奠,亦达到了安慰亡灵和在世之人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贵重资源的浪费。后来,烧纸取代了焚烧粮食木材的行为,而它毫无疑问应该是发明纸的中国人的“发明”,这种进步当然是值得尊崇和称赞的。
这么一说,道理应该清楚明白了,最早的烧纸应该是一种“节约”,而不是“浪费”,应该是顺应文明的,而不是破坏文明的。今天,我们提倡网络祭祀、批评烧纸,最起码要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样才能使提倡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变得有意义。
和纸的传播过程一样,烧纸的习俗同样也有着传播的里程。美国学者芮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新史》:“我们之所以能知道唐朝西州(吐鲁番)官员记载了未授田是因为西州人有用废纸给死者做衣服、鞋帽和腰带的葬仪。似乎其实地方的唐朝人也用纸给死者做冥衣,不过这些衣服并没有保留下来(作者注:吐鲁番冥衣能够保存下来,主要是因为这里气候干燥,易于纸张织物的保存)……因为(当时)纸张很贵,所以,吐鲁番人用废纸做冥衣,其中一些是没用了的官用文书。”年,唐朝灭高昌后,所有高昌国的文书都被作废了,被民间当成了做冥衣的材料,因此,保存下来的内容“包罗万象”。
冥衣在这里不但见证了风俗,也见证了历史。我们都知道,吐鲁番盆地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地域,有不少的外来人口定居在那里,这也说明当时做冥衣、烧纸的已经不仅仅是汉人。就像今天,因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至于纸为什么要被烧掉,有人说它与中国的道教有关,也有人说它与曾经流行于古代波斯及中亚等地的拜火教有关(中国史也称祆教、火祆教)有关,但这并不是我今天在这里讲述的重点。我要说是,古代中国人用纸做钱币、做金银等,确实代替了以物器、钱财、珠宝、布帛,乃至用活人及畜生来殉葬的做法,而这同我们今天提倡的绿色祭祀是一个意思和目的。(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