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全家五代造贡纸为生,一年挣十几万

年2月24日,湖南浏阳大围山脚下,张坊镇古老的造纸作坊里,黄隆根在造纸。由于长时间造纸,黄隆根的十根手指,已经全部被染成黄色。

52岁的黄隆根是湖南浏阳市张坊镇古山造纸坊的主人,起于宋元,兴于清康熙年间的古山贡纸曾在乾隆年间素有“贡纸”之称,去年被列为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从17岁开始,黄隆根便从父亲手中继承下这门古老的纯手工造纸技术,到他手上已经是第五代了。

史料记载,浏阳张坊镇的竹纸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宋元以前。清朝乾隆年间,浏阳纸被朝廷官府纳用,始有“贡纸”之称。而整个张坊镇,古法造纸的多达余家。

上世纪80年代,在新机器纸的冲击下,纸坊衰落,张坊镇的手工艺人多出去闯荡,黄隆根也去了沿海跑运输打工。年,朋友的偶然求购加上忧心祖传手艺的荒废,黄隆根开始重操旧业。如今,古山贡纸只剩下他一家,传承古老的手工做法,生产高等级贡纸。

“我现在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制纸,其余时间用来做农活。”由古山造纸坊申报的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已入选了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传承人的黄隆根,大部分时间仍在坚持造纸。

一张贡纸的制造工序有多个,从上山砍嫩竹,到劈竹片、担竹麻、踩竹麻、上帘床……最后焙干、齐纸、打捆成担,每一步都需要心定、神静。黄隆根介绍,手工造纸工序复杂,从砍伐笋竹到成品,其中主要工序30多项。

每年小满前将笋竹砍下来,经过归堆浸制后,洗出丝、壳,晾干挑回家里。将丝壳浸上石灰,漂净石灰,再用碱蒸制成纸料,再用脚磨擦成竹蔴,而后手工做成水纸,烘干后方为成品。

“每天早上五点开工,一天连续十一二个小时,也只能制作张左右。全家人齐上阵,累一年也才赚个三四万元。”黄隆根认为,年轻人不再学习这门手艺,也是基于现实上的考虑。

“你担心这门手艺会失传么?”面对这样的问题,黄隆根坚定地相信“不会”。儿子喜欢做贡纸,村民们也有在学习手艺的。黄隆根说。几年前,贡纸价格一刀元,而去年,已涨到元。这也让黄隆根一家六口的收入从几年前的三四万元涨到现在十几万。

唯一的困难是,这古法造纸太过复杂和辛苦,一般年轻人扛不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y/2151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