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刘明华教授团队寻找校企合作的金

一个科学家,如何能一边做着“高大上”的科学研究,一边“接地气”地实现成果转化?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刘明华教授,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先后与30多家企业深入开展横向科技合作,与企业合作成立多个研发平台,实现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当地产业升级。这位“转化达人”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到大地上寻找科研选题

“这是我在福建大地上找来的选题,它能为福建人民造福。这一棵竹子,我愿意研究一辈子。”

隆冬时节,三明市缘福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生产线上,一根根原竹被切片后放进输送带,经过提取、浓缩、改性反应、喷雾干燥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摇身一变”,成了“高效、功能化”的木质素产品。

这家以竹资源作为原材料提取木质素的企业,年建成投产,两年后便发展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

秘密“武器”正是“高效、功能化”的木质素。

木质素是什么?它是一种农林副产物,能从各种竹子及其下脚料甚至造纸企业排放的废水当中提取,属于天然可再生资源。

提取木质素并不难,但要让木质素改变性能进而实现高值化利用,却是一直以来的技术瓶颈。

这道难题,被刘明华团队攻克。

为什么对从竹子中提取、转化木质素这么感兴趣?刘明华说:“一方面是所学的专业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我在福建大地上找来的选题,它能为福建人民造福。这一棵竹子,我愿意研究一辈子。”

福建,我国主要竹产区之一,竹资源的存量和竹产业的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年春天,刘明华因为专业课题研究多次到南平、三明等地,他被闽北山区郁郁葱葱的竹林所吸引——“默默无闻藏在地下3年,破土后却一鸣惊人”。生长的速度这么快!原来,竹子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长出发达的根系,且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刘明华敏锐地意识到有效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重要性——长期以来,闽北地区基于竹资源优势,竹制品等相关产业飞速发展,但这些产业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富含木质素废液的处理难题。如果能破解这个难题,必能为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接下来的两三年里,刘明华带着团队着力开展竹木质素高质化新技术研发。这个研发并非关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而是边实验边走出门实践,边研究边与合作企业探讨生产工艺如何完善、成果如何实现产业化。

“我们是搞应用研究的,要在应用中发现科研问题,再回到实验室来——理论要有实践来做铺垫才更有价值。”刘明华说。

事实果然如此。在与三明市缘福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期间,刘明华团队转让了5件国家发明专利,进行竹资源多途径高效循环综合利用。该项目已建成年产3万吨的竹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线,新增年产值2.3亿元;在与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期间,刘明华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制浆废液资源化利用和以废治废、消除污染。该项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产值10多亿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年来,刘明华团队与30多家企业合作,成立多个研发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金额多万元,在给企业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了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探寻紧密合作的“法门”

“产学研的合作需要兼顾校企双方的利益。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最大化。”

“刘以凡,你们小组现在立刻到实验室启动一组紧急实验。清源公司来求助,说染料分散剂出现了耐热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我们今晚就要出结果,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这是刘明华在年7月的一天傍晚打给团队成员刘以凡的一通急电。接到指令,刘以凡二话没说,奔向实验室。

福建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刘明华团队合作企业之一。董事长王清源、总经理苏千德本以为最快也要次日才能得到技术支援,听闻紧急实验能在深夜出结果,感动之余连夜驱车从石狮赶往福州大学。

凌晨1时许,刘明华和王清源、苏千德等人在实验室里现场评定了当次的实验结果。两天后,团队进入企业进行中试,随即便投产。

“第一时间解企业燃眉之急。从我进团队至今15年了,这一点他从未变过。”刘以凡说。

多年来,刘明华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励30余项。但除了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他非常看重另外一个身份——合作企业的研发中心主任。

每逢寒暑假,他必带着学生频频往返企业。整个厦漳泉,相关领域内超过一半的企业他们都走访过。“科研成果和市场价值是两个概念。不能技术牛就目中无人,必须要秉持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y/2151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