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位于武汉的南部,经常被人们称为武汉的“南大门”,这里除了有风景秀丽的湖与山,还有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世界文明发展史有很大的影响。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保留至今的地方就在江夏纸坊。
说起江夏纸坊,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有一个十分落魄的人叫马周,听说李世民为人很好,虚心纳谏,他就就想给李世民写封奏折提提建议,聊一聊自己对当下时政得失的看法。可当他开始动笔写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张像样的纸,他就效仿古人,用竹子削成简,用它来进言。
后来,因为他的学识被李世民赏识,所以之后开始一路高升,直至宰相。做了宰相以后,他又想起了曾经自己上书的地方,就指示下属在那里建坊造纸,后来这个地方就叫“纸坊”了。
在如今的纸坊,自然就少不了和纸相关的文化馆,“纸坊东站”的附近就有一个非遗文化馆。对于想体验一把纸坊的前世今生的朋友,乘着动车就可以来,非常方便。
今天,我们通过文字先来带大家体验一把。
下了车以后,步行几分钟就到这家非遗文化馆。馆主非常热情,由于他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所以特别希望非遗馆成为江夏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纸坊和传统文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
整个馆,一共有四个展区,分别是“字”、“纸”、“书”、“窑”。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展区——字。在这个展示区里面不仅充满了其乐无穷的童趣,还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
在互动墙上,三大高度分别代表了不同语境的识字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转动方块的位置,就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字的音、形、义,如果是带孩子来到这个展示区,孩子们会在以后学习文字中,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词组、诗句等探索字的千面。
在字的演变墙上,我们可以看到甲骨文到楷书,一共七个演变阶段,仿佛穿越了历史,感受到不同的文化。
这里还有活字印刷大师毕昇的画像,可以一睹大师的风采。在画的旁边展示的是千活字墙,这些字的背后都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感受到句子跳动的灵魂。
在铸字的盒子里,铅活字个性迥异,好像在诉说着历史上的好故事。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老一辈人对印刷的虔诚之心。
第二个展区——纸,一提到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骄傲的说,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唐代,纸坊与造纸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纸”的展示区里,每一张纸都在记录着那一段段美好的历史,同时也带着薪火相传的使命,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师傅们的匠人精神。
在造纸工序流程的长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唐代造纸的七十二道工序,包括浸泡、大浆、抄纸、烤干等等。
展区里因为有特色纸的存在,有了另一番风景。尤其是构皮纸,它是江夏的特色之一,就是取树木中细腻的纤维打磨出来的纸面,深深吸引每一个来此地的游客,也成了必打卡拍照的地方之一。
第三个展区——书,在这个展区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字与书的截面合二为一,让我们后人能从书籍中获取更多价值,关于个人成长、奇妙故事、情感故事、科技知识等等。
从书籍的不同装订方式,可以体验到不同朝代的文化演变,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在馆内还有一个安置在墙上的电子书,可以在上面看到纸坊的前世今生,还有关于纸坊的奇闻趣事。
馆内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印刷机,只需要在印刷机前简单的“哼哈”一声,就可以打印出一份独一无二的画作,来这里的游客,大多都会尝试一下,感受其中的乐趣。
第四个展区——窑,展示的是难得一见的湖泗龙窑。
湖泗龙窑的遗址在江夏的梁子湖和斧头湖附近,从考古专家组研究后发现,湖泗龙窑建立于唐五代,宋代为主。这一发现使得“湖北无瓷窑”的空白历史得以填补,同时也把南北方的瓷窑历史衔接起来。
在展区里,我们能看到一些宋瓷的碎片,还有碎片旁边复原的影青釉瓜棱执壶,其色泽与质感温润如玉,喜欢该物件的游客,会在一旁久久地注视着它,欣赏着它的美好,感受曾经制作它师傅们的匠人精神。
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剪纸大师的非遗作品和木雕大师制作的非遗作品。
除以上展区的非遗文化以外,馆内还可以玩非遗手工,就是DIY制作,用上几十分钟,就可以让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活起来!
家里有孩子的,绝对是一个美妙的事情,可以尝试古法造纸、活字印刷、手工灯笼、画团扇等。魅力江夏,传承华夏文明!
在这里,不管是展区的内容,还有手工体验,可以让我们对江夏纸坊的前世今生了解得更加清楚,同时切切实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演变。
#领略江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