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山东大学,选择华南理工大学的那些人,

北京手足癣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一种观点认为“

我是华工本科生,食品专业。来说说华工。很多人拿华工食品和轻化的排名说事(这两个是一个学院的),并没啥实际意义。的确,单论学术水平,这两个专业在国内是最一流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轻化,也就是造纸,华工是亚洲第一,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什么的都不缺。但是没啥卵用。华工专业的分数,从来和专业全国排名没啥关系。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就业实力。轻化、食品、化工、材料,这些华工传统的强势学科,因为就业的疲软学院地位在学校是非常尴尬的,尤其是轻工与食品学院,这个有全国第一第三的专业在招生宣传手册上无比光鲜的学院,招生分数低,就业差,学院没钱,学生流失严重(轻化专业大二的每年要转走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大多都是成绩最好的一批),住宿条件全校有数的恶劣,这些问题已经延续了有些年份了。我认识的学食品的,真正走食品路的都去做实验了,对口就业好的我听说过一个去了海天的、一个可口可乐的、一个中粮的,还有宝洁和陶氏的算是沾点边,剩下几乎没有对口满意就业。至于轻化,就业最好的有个去了普华永道。就我所知,化工、材料两个学院强点,强的有限。顺道一说,这三个学院的学术水平和成绩都在全校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类学院,我不敢说水,里面大神肯定是有的,但是华工为了博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名头匆忙赶工出的,客观水平放在那,竞争力在周围广外华师的围追堵截和中大的吊打下有多少竞争力?华工的八成武功,都在各种热门工科专业和工管这个文理交叉专业上。建筑兼有实力、排名、就业,超脱三界外不和其他的放在一起讨论。诸如机械、电信、电气、计算机、软件、土木这种学术排名不显赫的学院,才是华工现在真正的核心。原因很简单,大大的珠三角,有高水平工科实力的,就这么一个,就业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好,不客气的说就业吊打八成没悬念,而且广东人本土情结还是很重的,尤其是粤语几乎自成文化圈,导致了中大和华工在广东几乎无可取代的主导权。

华工起家本身就不是学术,广东也不是学术氛围浓厚的省份。我去过几回兰大,两个学校基本一条线上的水平,但是华工学生对于就业和社会活动之类的疯狂和兰大几乎完全看不出来相似点。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我是一名山大工科生。

你看山东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华南理工是一所理工研究型大学。

你要说山大的历史专业比华南理工的历史专业好,我必定是支持的;

你要说华南理工的造纸不如山大,那你就是给人家华南理工泼脏水,这是不客观的。

所以要比较就一定要排除不同的地方。

说白了,只有理工科来一场白刃战。然而这场白刃战也是不对称的,就拿材料专业做比较吧(因为我是在山大读材料的,也有同学在华南理工读材料),山大的材料是力学方向,三大固体材料着重研究金属和陶瓷,甚至是工厂三件套方向(铸模焊)。而华南理工的材料主攻方向没有记错的话是高分子和光学材料(具体是什么材料我也不太清楚),不对称的战役是没有输赢的。

学术没有可比性那么再来看看硬件设施吧,鉴于目前我正在山大工训中心磨锤子,就说说两个学校的工训中心吧。共同点是两个学校的工训中心都是属于老旧设备翻新型,当然国内大多数大学都是这么干的,但山东大学工科院系前身是山东工业大学,而工训中心前身则是山工自己的工厂,二十年前还在制造自己的产品并且业绩不错,七年前重新修建后一度是全国最大的工程训练中心。而华南理工的工训中心以前是华南工学院自己的实习工厂,具体情况不大了解。不过单从工厂资历和职工水平的话或许山东大学稍高一筹。

刚才说到资历,华南理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28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研究生导师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人)(据华南理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y/215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