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下女性。由于甲状腺瘤可引起甲亢发生,并有一定恶变可能,故应尽早切除。
病因本病病因不清,病理改变为甲状腺滤泡增生,甲状腺组织肿大。
临床表现1.无任何自觉症状
甲状腺良性肿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以外多数见甲状腺孤立性结节,少数为多发性结节。病程缓慢,临床上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在数月到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因稍有不适或肿块达到1cm以上甚至更大而发现或无任何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做B超而被发现颈部肿块。多数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一般在数厘米,巨大者少见。巨大瘤体可产生邻近器官受压现象,但不侵犯这些器官,如压迫气管,使器官移位。有少数因瘤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伴局部胀痛。
2.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多见于女性,患者往往有长期甲状腺结节的病史,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心慌、消瘦、乏力,随病情的发展,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中毒症状,多数患者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个别可以发生甲亢危象。
3.癌变
部分甲状腺腺瘤可发生癌变。具有下列情况者,应当考虑癌变的可能性:
(1)肿瘤近期迅速增大;
(2)瘤体活动受限或固定;
(3)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4)肿瘤硬实,表面粗糙不平;
(5)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检查1.甲状腺超声波检查
B超可以明显辨别甲状腺肿块属于囊性或实质性,彩色B超还可以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以此为诊断良、恶性肿瘤提供参考,血流丰富者有恶变可能。
2.甲状腺吸碘率测定
无论良、恶性肿瘤,甲状腺吸碘率多为正常,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可以偏高。
3.甲状腺核素扫描
甲状腺腺瘤及少数甲状腺癌可以表现为热结节或温结节,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性变或内出血表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一般轮廓清晰,边界规则。
4.甲状腺各项功能检查
多正常。
5.颈部X线检查
当甲状腺肿瘤巨大时,可见气管受压或移位,部分瘤体内可见钙化影像。甲状腺淋巴造影显示网状结构中有圆形充盈缺损,边缘规则,周围淋巴结显影完整。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确诊。
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经过手术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反复和并发症的出现。手术切除一侧或全甲状腺后,应常规补充甲状腺素,使甲状腺功能尽量维持正常。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长期补充甲状腺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随诊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最好维持在正常值之下,而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