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桥本氏病”这个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疾病,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了一种常见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桥本氏病呢?
桥本氏病的4大发病原因
1、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
桥本氏病,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例说明同一家族中半数的同胞兄弟姊妹抗体水平显着升高,并发生多起桥本病。本病可能与人类白细胞HLA系统的DRW3和B8有关,这是先天性抑制T细胞的功能缺陷。本病有家族簇集现象,且女性多发。
2、放射性损伤
用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桥本氏病。实验证明碘能使甲状腺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从而触发桥本氏病的发生。
3、碘和TSH
摄碘过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瑞士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桥本氏病的发病率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饮食也易诱发桥本氏病。冰岛和日本是摄碘量最高的地方,其桥本氏病的发现率较其他地方高。这可能与TSH刺激桥本氏病。
4、其他甲状腺病变
其他的甲状腺疾病没有进行很好治疗,也是导致桥本氏病的病因。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等无法治好也导致桥本氏病的发生。
桥本氏病的3大危害
1、不易治愈:久治不愈易发展成为甲减。
2、影响怀孕:桥本氏病会导致人体整新陈代谢放慢,使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而对于一些育龄期的女性,怀孕期间应该特别注意甲状腺激素的平衡,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3、引发癌变:目前有报告显示,桥本氏病有癌变的机率,甚至有时两者相混一起,在癌组织附近有灶性甲状腺炎病变。临床上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检查中发现微小癌、恶性淋巴瘤和乳头状癌。所以桥本氏病与癌变有非常大的关系。
桥本氏病的症状
初期:甲状腺腺泡上皮呈炎症性破坏、基膜断裂,胞浆呈现不同程度的着色,经常伴有甲亢的症状,如怕热多汗,食欲亢进,身体消瘦等。
中期:疾病发展中期,有时也可出现甲亢,继而功能正常,甲减,再正常,其过程类似于亚急性甲状腺炎,但不伴疼痛,发热等。
后期:后期甲状腺明显萎缩,但当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许多患者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少数呈粘液性水肿。本病有时可合并恶性贫血,此因患者体内存在胃壁细胞的自身抗体。
桥本氏病的检查
怀疑桥本氏病的患者可进行甲状腺功能,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碘-摄取率、甲状腺ECT显像等检查,必要时可行甲状腺活检术明确。典型的桥本氏病诊断并不困难。
桥本氏病的治疗原则
对轻度甲状腺肿大而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随访观察。甲状腺明显肿大或有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即使仅有血清TSH增高,应给予甲状腺制剂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应用优甲乐25~50微克/日,逐渐增量至维持量,以保持TSH在正常范围为宜。甲状腺肿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桥本氏病继发的甲亢应采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及普萘洛尔制剂,一般不用手术治疗,以免加速导致终生甲减的可能。对于碘-治疗,中华医学会年编著出版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把Graves甲亢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碘-摄取率增高的患者作为使用碘-治疗的适应症之一。如果桥本氏病合并甲亢,内科治疗效果差,为了减少甲亢长期不愈对于患者的危害,应及早使用碘-治疗,即使甲减较早出现,也要比甲亢多年不愈有利的多。因为甲减正确使用优甲乐替代甲状腺功能,可使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怀疑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者,则需进一步手术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