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春秋——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红网时刻新闻10月15日讯(记者余雅琴)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一曲《浏阳河》,让浏阳在歌声中走向世界、走进人们心中。一条浏阳河,带着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灵动气质,荡漾起人们心中的丝丝涟漪。浏阳历史悠久、文化浓郁,县名最早见于东汉,素有“烟花之乡”“千年古县”美誉。10月14日下午,乘着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文旅项目观摩团一行人奔赴浏阳僻静深山处的网红村落——张坊镇道官冲中国非遗生态村,沉浸式感受古法造纸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见证非遗在新文旅时代的“华丽转身”。丹青入纸上,墨染竹纤细。铺开一张水墨画,随着墨水在纸上晕开的印迹,一根根清晰鲜明的竹纤维交织成画中“画”,这幅“画”便是古法造纸手艺中错落竹纤维形成的纸中之景。自古以来承载无数文人墨客书画的纸张,看似轻薄柔软,却传承了丰富厚重的古法造纸历史。车子行驶在缠绕翡翠般山峦的路上,依着山谷,盘旋前进,记者跟随观摩团来到了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组,这里位于浏阳河源大围山的深处,是“中国非遗生态村”。道官冲竹林密布,素有生产竹纸的传统。在机械造纸工业的冲击下,手工作坊式的古法造纸到了生死关头。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遗文化,道官冲在李锋等非遗保护志愿者的努力和专业公司的运营下,建起了“纸上春秋——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在研学馆旁,则是一间古法造纸工作坊,众人围着正中央的方形纸槽汇聚成圈,大家的视线焦点里,一位师傅正将纸帘荡入水中,左右摆动。研学馆内关于造纸工艺的历史传承以各类纪实图片和成品的形式呈现。“这个步骤就是荡帘抄纸,是出纸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需要纸帘整个过水,覆盖均匀。”造纸坊的黄建鸿师傅介绍,古法造纸从选料到成纸历时半年之久,分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五大步骤,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荡帘抄纸和覆帘压纸,压纸时需要边上带折方可便捷分纸,看似行云流水的一套步骤,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手艺钻研与传承。在传统造纸匠人的双手中,竹与纸的灵魂就此进行了转化,纸张的生命跃然于匠人指尖。对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来说,生产竹纸不但是一门传统的技艺,更是一种重要的谋生手段。自毕业就扎根在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的馆长刘兰告诉记者,建研学馆,建民宿都是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和非遗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古法造纸研学馆共接待研学团队余批次、余人。戏曲表演迎八方来客。从十几年前的道路不通到现在的六米宽平整水泥路,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到浸染着古法造纸文化的非遗生态村,几年的破茧蝶变,正是因为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s/215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