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第一次听到“桥本氏病”
通常反应是这样的:
这是个什么病?名字怎么怪怪的?
实际上,虽然名字有点“怪”,桥本氏病在人群中并不少见。该病于年由日本医生桥本策首先报告并描述,因而得名,又称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什么是桥本氏病?桥本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但也可见于男性、其他年龄段女性和儿童。如果家人有桥本氏病,或本人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更可能患上桥本氏病。桥本氏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基因和外界触发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
桥本氏病攻击的靶器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由于甲状腺遭到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控制着人体如何使用能量,当其分泌不足时,几乎可影响到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和细胞,导致许多机体功能活动减慢。
有什么症状?如何诊断?多数桥本氏病患者最初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缓慢进展,甲状腺逐渐增大,可导致脖子前部肿胀,但通常不伴有疼痛。多年后,甲状腺的慢性破坏最终导致腺体萎缩,颈前的肿胀也随之消失。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