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作为传统中药的代表,夏枯草及其提取物由于其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几百年来一直被广泛用于医疗领域。先前的研究表明,夏枯草提取物(PVE)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来调节肿瘤转移微环境,并且PVE具有抗迁移,抗侵袭和抗增殖的功能。由于PVE中的有效成分很复杂,因此一些研究者通过获取夏枯草(PV)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证明其在体外和体内对胃癌的抑制作用。另一项研究发现,从PV中分离出的两种多糖可以增加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PVE中所含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如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明显抑制各种恶性肿瘤的活性。
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PVE在体外和体内对TC细胞(TPC-1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和SW甲状腺鳞状癌细胞系)的抗增殖和抗迁移作用。
●2结果
●2.1PVE在体外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
(?P0.05,??P0.01和???P0.)细胞生长曲线显示,PVE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PC-1和SW细胞的增长。进一步的集落形成实验显示,菌落数量随着PVE浓度增加而减少。此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PVE处理后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VE可诱导TPC-1和SW细胞在S期的阻滞,增加了PVE处理的SW细胞相对于对照组SW在G0/G1期的比例。然而,经过PVE处理后的TPC-1细胞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证明了一定浓度的PVE可抑制TPC-1和SW细胞的增殖。
2.2PVE在体外抑制TPC-1和SW细胞的迁移
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经PVE处理后,TPC-1和SW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均明显下降。
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经PVE处理后,TPC-1和SW细胞的迁移能力均受到损伤,随着PVE浓度的增加,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2.3PVE抑制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的增长
通过在Balb/c小鼠皮下注射TPC-1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以评估PVE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a组:PBS溶液-0mg/mL;b组:PVE-mg/mL;c组:PVE-mg/mL;d组:PVE-mg/mL。N=7。所有小鼠均在药物干预第14天处死,取出它们的肿瘤组织并称重。研究结果发现,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与阴性对照组(0mg/mL)相比,PVEmg/mL和mg/mL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均显著降低。而且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倍镜下可见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实质及结构松散紊乱的细胞间质,倍镜下可见典型的分裂紊乱的肿瘤细胞。这些结果表明,PVE在体内具有抗肿瘤作用。2.4PVE通过抑制MKI67,PCNA和CDH1的转录和翻译来抑制甲状腺癌进展
为进一步阐明PVE的体内抗肿瘤机制,通过qRT-PCR检测了在经过或未经过PVE处理的移植组织中11种常见的与增殖和迁移相关分子,最终筛选了有显著性表达的MKI67、PCNA、CTNNB1、CDH1基因(a)。这一结果也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上得到了验证,但两组间CTNNB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b,c)。
以MKI67、PCNA和CDH1为重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如图(d)所示。然后,基于相互作用网络中这些蛋白质的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PVE治疗期间最有可能涉及DNA复制,细胞周期,乙型肝炎和病毒致癌途径,其中DNA复制和细胞周期与我们的增殖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一致。随后的GO功能分析进一步表明,PVE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迁移来发挥抗肿瘤活性。●3结论与讨论
●在我们的研究中,PVE显示出了显著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此外,对移植组织中某些增殖和迁移分子的初步检测揭示了PVE的抗肿瘤活性的机制。目前获得的研究证据表明,PVE可能通过抑制MKI67和PCNA的表达并促进CDH1的表达来抑制T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细胞系并不总是反映患者内源性肿瘤的特征。因此,仍然需要在更多的TC细胞系和TC组织样本中验证这些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PVE可抑制TPC-1和SW细胞系的增殖和迁移,且PVE有潜力开发成为新的治疗TC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