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党员、职工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我院“爱院团结优质奉献进取”的职业精神,近期开设《逆行者之歌》栏目,刊发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职工向坚守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和职工学习。
朱秋烨
神经内科医生
住院医师
我院是江医院,医院感染科(隔离区)需收治排查的患者很多,而患者周转又快、工作量非常大,所以需要不断有医护人员加入到支援感染科的队伍。
2月15日,在接到科室通知,需要派遣1名医生支援感染科(隔离病区)的时候,朱秋烨第一个报名了。
家里唯一的主力
此时,朱秋烨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妻子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产后出现轻度焦虑,情绪不太稳定。
父亲患有肺部疾病,稍上斜坡或活动就有些气喘。母亲又因去年骨折,刚刚脱拐杖不久,走路还是一瘸一瘸的。朱秋烨成了家里唯一的主力,在这个艰难的时期,作为共产党员的妻子和老爸最终还是支持他上感染科(隔离病房)一线。
同为医生的妻子,在丈夫去感染科前的晚上亲手帮他理了短发,希望他可以清爽精神地上一线。
恨不得能分身多出几只手脚来
每天在一栋4层的隔离病区里穿梭,很多时候要从早上8点至下午4点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夜班则从下午3点到第二天9、10点,有时还会忙到中午,朱秋烨恨不得能分身多出几只手脚来……防护服里面的洗手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抢救一名艾滋病、新冠肺炎排查患者
有一天晚上值班的时候,一名艾滋病、新冠肺炎排查的患者,突然血氧饱和度跌至60%了,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朱秋烨立即穿上防护服,冲向了隔离病房。当时患者肢端和嘴周已经发绀了,呼吸困难明显,随即心跳呼吸也停止了……
“马上心肺复苏!”
……
朱秋烨在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病房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患者家属呼天抢地,嚎啕大哭,拉着朱医生说:“你一定要全力抢救他啊!”
带着家属的期待和医者的责任,
朱秋烨
冒着被艾滋病病毒和
新冠病毒
双重感染的风险,
与护士一起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抢救过程持续了40分钟。
众所周知,胸外按压所消耗的体力是极大的,再加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不但湿透了朱秋烨里面的衣服,连口罩也被浸湿,朱秋烨几度呼吸困难……
强忍痛楚,一拐一拐地转运病人
病人情况紧急,需马上转运至ICU,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接到科主任的指示后,朱秋烨马上准备好转运急救用物,推着转运车床奔向ICU。在进入ICU大门的时候,只听见一声金属砸地声。“啊!!!”小朱一声惨叫……原来是氧气瓶倒了,重重地砸住了小朱的脚趾!但朱秋烨并没有顾及查看自己的伤势,一拐一拐地把病人安全送进ICU。▲受伤的脚
朱秋烨说:
“我相信我的宝宝朱俊企
长大后一定会自豪,
他会为爸爸妈妈都是医生而自豪,
会为曾经穿过那防护服抗疫的爸爸而自豪”。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向这群敢与死神抢人的“逆行者”致敬,
谢谢他们危难时刻的负重前行,
换来所有人的岁月静好。
战“疫”不停歇
下期再出发!
撰稿:李时安
编辑:陈凤玲
审稿:林永鸿
审批:梁剑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