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赫里德在北马其顿的位置
2公元前年,这里第一次被希腊文献所记录,曾被称为“阳光之城”。年,奥赫里德曾是保加利亚第一帝国(FirstBulgarianEmpire,—)的首都,也是东正教保加利亚教区牧首的所在地,帝国统治者为沙皇萨莫伊尔(Samoil,—)。
年,阳光之城被更名为“奥赫里德”。年,拜占庭帝国(ByzantineEmpire,—)再次侵占了这片土地。年,安条克(ThePrincipalityofAntioch,—)的博希蒙德一世(BohemondI,—,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重要领袖)率领意大利-诺曼军队占领了这里。13—14世纪,这里在伊庇鲁斯公国(PrincipalityofEpirus,—,—)、保加利亚第二帝国(SecondBulgarianEmpire,—)、拜占庭帝国和塞尔维亚帝国(SerbianEmpire,—)之间不停的更换着统治权。1年,又被奥斯曼帝国(OttomanEmpire,—)征服,直到年才脱离了土耳其人的统治。3奥赫里德湖(OhridLake,41°5′N,20°45′E)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以湖边古城奥赫里德而得名,其面积仅次于斯库台湖(ScutariLake),为巴尔干半岛(BalkanPeninsula)第二大天然湖泊,也是最深的湖泊(最深处米)。湖长30千米,宽12千米,面积平方千米,海拔米,是一个湖岸陡峭的山顶湖,为阿尔巴尼亚(波格拉德茨/Pogradeci)与北马其顿两共和国(奥赫里德)的界湖。北马其顿占2/3的水域,其余1/3在阿尔巴尼亚境内。湖泊水源主要来自于东侧与奥赫里德湖一山之隔的普雷斯帕湖(PrespeLake,40°54′N,21°2′E)。湖水从北部的斯特鲁加(Struga,41°10’N,20°40’E)入黑德林河(BlackDrin),再入阿尔巴尼亚境内的白德林河(WhiteDrin),直至注入亚得里亚海(AdriaticSea)。奥赫里德湖与普雷斯帕湖相对位置
普雷斯帕湖,仅次于奥赫里德湖是北马其顿第二大湖泊,位于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三共和国的交界处。其中北马其顿占约2/3,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各占约1/6。湖泊周围的自然环境没有被人类破坏,在生态学上被认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片净土。湖长23.8千米,宽12.8千米,面积平方千米,西岸附近为最深处54米。湖面海拔米,主要由地下泉水和山溪补给,与水面米的奥赫里德湖形成较大的高度差,且两湖之间有溶洞相通,湖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奥赫里德湖,因此这两湖被人们称作姊妹湖。奥赫里德湖内现存生物同5,万年前第三纪(TertiaryPeriod)生物几乎一样;湖中的海绵及一些鱼类是欧亚大陆在冰河期(IceAge)前最后残余的水生生物之一,其形状与现存化石形状几乎没有差异;蜗牛种类多至53种(世界上现已查明的种类有70种),且多属远古家族;这里还有新石器时代人类聚居遗迹。4圣索菲亚教堂(SaintSophia)兴建于11世纪,是奧赫里德最有代表性的教堂和主教座堂,是北马其顿最重要的教堂。1年,奥斯曼帝国入侵后被改为清真寺;年又恢复为东正教教堂。内部的11—13世纪壁画属于国宝级精品,被誉为继莫斯科特雷蒂亚科夫美术馆(theTretiakovGalleryinMoscow)之后,世界上最重要的东正教壁画收藏地。塞缪尔城堡(SamuelCastle),是在公元前4世纪一个防御工事的基础上建于—年,以斯拉夫人的第一位沙皇命名,是北马其顿现存中世纪最大的城堡遗址之一。城堡四周筑有塔楼和长达3千米的城墙,共有上、下和北3个城门(现仅存上城门),占据着整个奥赫里德山顶。1年之前的奥赫里德居民一直在城内居住,此后因被奥斯曼帝国占领,才开始迁居于山下的湖滨地带,形成了现在的奥赫里德。圣约万教堂(SaintJovanChurch)建于13世纪,这间炫目的东正教教堂矗立在奥赫里德湖畔的峭壁之上,隐约倒映在湛蓝的湖水中,湖光山色,景致幽雅。奥赫里德剧场(OhridTheater),建于2,多年前,是北马其顿境内唯一的古希腊文化晚期或罗马伊始时期的剧场遗迹,面向奥赫里德湖,只有下半区被保留下来了。虽然现在有所修补或局部重建,但仍然采用了2,多年前的古砖石,且至今还在发挥着剧场的作用。……5奥赫里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拜占廷时期(—),著名传教士圣西里尔(St.Cyril)的门徒莅临,使之成为东正教的宗教圣地和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鼎盛时期,这里曾拥有座教堂(现存23座),“巴尔干圣城”、“巴尔干的耶路撒冷”等称谓充分显示了这座城市曾经拥有的辉煌。狭窄曲折的街道和林荫路组成的中世纪城市布局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宗教建筑在城市景观中表现极为突出,其中有早期的长方形教堂、修道院、中世纪教堂;充满11世纪壁画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杰作;17—19世纪建成的白色墙壁红色屋顶,每一幢都沐浴在阳光下,都倒映在蔚蓝色的透彻如镜的奥赫里德湖中,给人呈现出一种亚得利亚海岸风貌,令人们耳目一新。从每年的7月起,这里便举办“奥赫里德之夏”国际音乐节,整个古城沉浸在古典音乐、爵士乐、音乐剧、民歌和舞蹈等精彩纷呈的氛围中。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也曾在这里一展歌喉。这里是马其顿著名诗人米拉迪诺夫(Constantinemiladinov,—)的故乡。为了纪念他们兄弟俩,每年8月下旬,与奥赫里德近在咫尺的湖畔城市斯特鲁加都在举办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StrugaInternationalPoetryFestival),这与荷兰的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加拿大的自由河国际诗歌节并称为世界三大诗坛盛会。……6奥赫里德湖,总是为人们呈现一种无以言喻的深邃湛蓝,湖波潋滟,自古就被世人称为“马其顿的淡水海”,马其顿人则称之为“瑰宝的湖”。而奥赫里德古城,一年当中可以收获个晴朗天气,被古希腊人称之为“阳光之城”。1年和年,奥赫里德古城和奥赫里德湖相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还被孤独星球(LonelyPlanet)评选为年最值得去的十个城市之一。这明媚的阳光,这湛蓝的“海”水,湖光山色映衬着数不清古建筑;在蜿蜒起伏的鹅卵石街道两旁,红色屋檐下点缀着五颜六色的提篮花草。阳光、蓝天、远山、教堂、还有那要塞与残存的城墙和古罗马剧场,还有那成群的大天鹅在水中欢畅……忘却世间凡尘事,但愿湖滨此长留!(文+摄影:王永云)
推荐阅读:
有梦想的“山鹰”之子,正在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东欧剧变前后,发生在阿尔巴尼亚的几条零碎旧闻
飞跃千山与万水,只为记忆中的这盏“灯”
斯科普里——一座涅槃重生的魅力之都
王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