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记巴尔干八国十五天,必不可少的旅行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5727229.html

巴尔干作为欧洲的一个“奇葩”,有很多值得慢慢体味的地方,去年11月游历巴尔干回国,开始整理所见所闻。后来,文字越写越多,越发地难以掌控,行文至此,大约已有八万余字,腻腻歪歪,乱七八糟,今天作为本系列的最后一篇,送上一份干活,也算对此行的一个总结。

Part.01

旅行方式:包车

旅行时间:15天,包含在飞机上的时间

旅行目的:深入了解巴尔干地区的历史文化及艺术形态,顺便散心?玩耍

旅行费用:两人共计6w左右,不含奢侈品,包含部分日常购物。其实,行走在这些国家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值得够买的大件消费品,所以基本是正常的吃喝开销。其中,酒店和包车两项费用占了大半,如果自己驾车的话会便宜很多。考虑到巴尔干地区复杂的语言宗教状态,以及相对普及度较低的英语水平,我们觉得有一个通晓英语和当地语言的司机较好。

旅行前的知识储备

丽贝卡·韦斯特著《黑羊与灰鹰》

图书介绍:这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本,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及历史事件,如果单纯的为了一次旅行或者说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下,完全没有必要看。书中包含近十万文字,缺没有配一张图,其中的历史也是夹叙夹议的方式,文学性很强,除非很认真的阅读,否则很难将整端历史融汇贯通。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历史小白,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很容易走神儿。但是先生倒是挺喜欢的,他一向喜欢历史与文学的组合。

[美]罗伯特·D.卡普兰著《巴尔干两千年》

图书介绍:这本书同样是带有旅游性质的历史回顾,在喜马拉雅上可以听听,先了解一个大概再细读会好一些。其中讲述了巴尔干地区千年来所经历的外来征服、君主制变更、战争、仇杀、民族矛盾、宗教派别等等的大事件,更多的展现出此地阴暗的历史史实。其实通读下来会有一种悲壮的情怀,我们也是走马观的了解,只为给旅行做一个知识性的史料铺垫。

《孤独星球》(东欧篇)

图书介绍:这是我们旅行的基本标配,其实再多的文史哲都仅仅适用于心里建构,真正有实际效果的还是要靠LP,吃喝玩乐都可以参考,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人文、历史性,单单作为旅行手册那就足够了。正好可以与之前的两本书互补一下。孤独星球基本上是我们每次旅行所必备的,尤其是在路线的选择和制定上,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也通过各种网路查阅了一写景点的照片,翻阅了一些驴友的游记,总之,在旅行前,我们也算是做足了功课。所以在旅行之后,能写下这些文字也算是一个善始善终的总结。我希望,每一次旅行都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不仅仅是喂饱眼晴、喂饱肚子,也要填满一下我们的大脑与认知。

各国汇率

说道花销,这里的消费还是很麻烦的。首先在我们行程中,大多数国家并不属于欧盟,所以欧元并不通用。但我们还是在国内兑换了一下欧元,再用欧元去兑换当地的货币,主要是一些博物馆不接受欧元,也不接受信用卡消费,所以多多少少都会面临再次换币种的麻烦事。

汇率是一个波动值(仅供参考):

1保加利亚列弗BGN=3.人民币

1阿尔巴尼亚列克ALL=0.人民币

1马其顿第纳尔MKD=0.人民币

1波黑马克BAM=4人民币

1克罗地亚库纳HRK=1.人民币

1塞尔维亚第纳尔RSD=0.人民币

1欧元EUR=7.克罗地亚库纳HRK

1欧元EUR=1.保加利亚列瓦BGN

1欧元EUR=.17阿尔巴尼亚列克ALL

1欧元EUR=61.马其顿第纳尔MKD

1欧元EUR=1.96波黑马克BAM

1欧元EUR=7.克罗地亚库纳HRK

1欧元EUR=.49塞尔维亚第纳尔RSD

斯洛文尼亚使用欧元

黑山共和国使用欧元

其他为当地货币,接受美元/欧元兑换,我们未尝试人民币直接兑换。

行程简介

北京——保加利亚的(索非亚)

索非亚——北马其顿的(斯科普里)

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

地拉那——黑山的(布德瓦)

布德瓦——波黑的(莫斯塔尔古桥)

古桥——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

杜布罗夫尼克——波黑的(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

萨格勒布——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

回京

Ps: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的话,其实还可以再丰富一下,那边的山谷与森林都值得细细体味,一些修道院、小教堂都是远离城市的,可惜我们时间有限,未能好好体验一下其中的自然风光。

Part.02

旅记|巴尔干之旅·文化与历史的序言

每一次旅行的开始我喜欢写一篇序言,简单介绍一下旅行的初衷,旅行的准备。在这篇名为《巴尔干之旅·文化与历史的序言》中,主要介绍了巴尔干的历史,比如说他们的语言——尽管南斯拉夫曾为一体,但他们的语言体系却不尽相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是拉丁字母;塞尔维亚、黑山和北马其顿是西里尔字母;波斯尼亚是阿拉伯字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些国家的文字也逐渐欧化,呈现出拉丁化趋势。但穿梭其中,阅读和交流仍是困难的。

旅记|抵达保加利亚,开始奇妙旅行

这篇游记主要介绍的是,这个蛮特别的,在经历了不同党派的斗争后还幸存了下来很难得。受到所学专业的影响,在整个旅行中我们都会将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当作我们的考察重点,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也简单介绍了一下保加利亚的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的发展。很遗憾,我们没有找到更多关于当地传统艺术的痕迹。

推荐景点:

★社会主义艺术博物馆

★国家美术馆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及地宫)

★里拉修道院(这个我们没有去,可以专门抽出半天时间)

原本是很期待去山林中感受一番的,可惜最终还是没有去成,一来是到达保加利亚的时候下着小雨,天气很冷;二来就是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很遗憾,错过了原本惬意的一天,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再加一个景点。不仅是去寻找巴尔干半岛最大的修道院,更是亲近山川,徒步享受山上林木森森,白云缭绕。

建议停留:还是要根据航班抵达时间,有完整一天就差不多了

旅记|北马其顿,你和希腊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觉得北马其顿就是混淆视听的地方,一看就觉得有历史感,毕竟和希腊的崛起有关,但这个北马其顿其实和希腊的马其顿没什么关系,来这儿旅行有点的感觉。必须Diss一下他们市中心林立的仿希腊式雕塑,雕工一般,身材比例也一般,有点了。这篇游记主要介绍了斯科普里的现代美术馆、考古博物馆,以及我和先生的所见所闻。提前声明:我们对这里并不是很满意,这并不是一篇吹鼓旅游景点的文章。

推荐景点

★马其顿考古博物馆

★特夫尔迪纳卡菜要塞

★马其顿国家美术馆

★当代艺术博物馆

索菲亚—北马其顿(斯科普里),公里,4小时,建议时间:1天

旅记|阿尔巴尼亚寻找霍查

阿尔巴尼亚算是60后或者50后共同的记忆地,尤其表现在电影和香烟对他们的影响。但于我们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碉堡,除了一些被拆除外,还有一些被保留了下来,有的成为了装饰。在这个国家,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可以坐着车(哪怕是公交)环城一周,除了景点外,整个城市还是可以一转的,看看埃迪·拉马用艺术装点地方,虽然这里不会像荷兰海牙市“蒙德里安”市政厅那样简单高级,也不会像巴塞罗那的桂尔公园那样清新可爱,但至少它是温馨可人的,是国泰明安的。

推荐景点

★国家历史博物馆(MuzeuHistorikKombetar)

★国家美术馆(GaleriaKombetareeArteve)

★斯坎德培广场

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公里,5小时,建议时间:1天

旅记|在布德瓦不如跳舞

在布德瓦老城中的街道中,除了可以逛逛旅游纪念品商店外,还可以凹造型玩自拍,这里算是一个海滨度假的老城,适合轻松漫步。游记记录下我和先生的日常,这里的海边和杜布罗夫尼克很像,或者说整个亚得里亚海的海岸景点是相差无几的,游艇、海风、烤鱼、咖啡,无外乎就是这些。于是我和先生就在一个小雕塑前开始跳舞,便有了这篇文章。

地拉那—黑山(布德瓦),公里,建议时间:3小时,晚上住宿于杜布罗夫尼克

旅记|杜布罗夫尼克的美与殇(上)

旅记|杜布罗夫尼克的美与殇(下)

杜布罗夫尼克因拍摄《权利的游戏》而变得盛名在外,我和先生都是迷,所以寻找一下我们记忆中的场景是必须的。整篇游记写得有点过长,就分为了《杜布罗夫尼克的美与殇(上)/(下)》两篇,其中包含了《登城记》《在君临城撸猫》《古城游》《塞德山顶》四个部分。《登城记》是在我们在城墙上的所见所闻,通过眼前的景观联想到战争的场面,那深浅不一的屋顶就是战争的例证。同时杜布罗夫尼克有很多的猫可以撸,这简直是爱猫人士的天堂。

布德瓦—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公里,3小时,建议停留2天(及周边)

如果时间富裕,再温馨推荐一个我们未曾抵达的城市——斯普利特(Split)(建议:停留一日及周边萨洛纳城)——这里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坐落在亚得里亚海的达尔马提亚海岸中心。城市建筑以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夏宫为核心发展起来,附近萨洛纳城是罗马达尔马提亚王朝的古都,现今仍保存着。

★戴克里先宫、圣杜金教堂、朱庇特神殿、伊万·梅什特罗维奇美术馆、考古物馆、斯普利特城市博物馆等都可以转一下。

游记|莫斯塔尔的拱形桥

莫斯塔尔和我们想象的不同,整个城市是因桥而得名,当地人习惯将它称为StariMost,其中的Most就是“桥”的意思。它最初由鄂图曼土耳其人建造,十六世纪上半叶,苏丹索利曼大帝委托土耳其建筑师哈杰鲁丁建造了莫斯塔尔古桥,直到年正式完工。可惜的是,战争将老桥摧毁……

杜布罗夫尼克—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莫斯塔尔),公里,3小时,建议时间:参观3小时即可,前往萨拉热窝,住宿萨拉热窝。

旅记|血色波黑

《旅记|血色波黑》主要介绍了一段波黑的历史,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太过黑暗,塞族、穆族、克族的争霸可谓生灵涂炭,在长达4年的战争中,参战方都犯下了残忍的暴行。那么,到底谁该为这次战争负责呢?这是一个历史的悬案。

旅记|到萨拉热窝,初见瓦尔特

这一篇主要介绍的是城市,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的场景作为线索,和先生一起游城。

游记|萨拉热窝白色的墓地

这篇从标准意义上讲,算不上一篇游记。连续几日的让我对战争与和平、活着与死去、战死与牺牲等等二元的命题提出质疑。尤其面对成片的墓地时,一种生死无常的悲壮油然而生。

推荐景点:

★老萨拉热窝(OldSarajevo)——巴斯卡加(BasCarsija)

★加齐胡色雷贝清真寺(Gazi-HusrevbeyMosque)

★弗拉特尼克(Vratnik)

★萨拉热窝新城(NovoSarajer)

★斯沃兹诺宅邸(博物馆SvrzoHouse;SvrzinaKuca)

★战争童年博物馆(WarChildhoodMuseum)

★国家博物馆(NationalMuseum)

★波黑历史博物馆(HistoryMuseumofBiH)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美术馆(ArtGalleryofBosniaandHercegovina)

莫斯塔尔—波黑(萨拉热窝),公里,2.5小时,建议时间:2-3天

旅记|雨中的贝尔格莱德

这篇游记介绍了一路从萨拉热窝到贝尔格莱德的感受,仿佛就像是在同一个国度中穿梭,比如从北京到上海,可能还没有那么远。这两个城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历史、人种、文化,但我觉得贝尔格莱德更大气一些,它直爽又大胆、现代且包容,尽管是阴天也有一种朝阳的感觉。

旅记|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小记

毕竟我和先生是来看艺术发展的,刷一下国家博物馆那是必然的,《旅记|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小记》就是我们的观后感,相对游记来说,可能专业性比较强一些。

旅记|瞧,这个人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来到贝尔格莱德的就遇到了阿布拉莫维奇,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阿布并不陌生,这次能在她的出生地看到如此大型的回顾展,应该算是我们来到塞尔维亚最大的收获。

推荐景点:

★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Citadel,Kalemegdanskatvrdava)

★皇家建筑群(RoyalCompound)

★圣萨瓦大教堂(SvetiSavaTemple)

★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MuseumofYugoslavHistory)

★国家博物馆(NationalMuseum)

★当代艺术馆(MuseumofContemporaryArt)

萨拉热窝—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公里,6小时(盘山公路要命),建议时间:2-3天

旅记|在萨格勒布,我期待槲寄生下的吻

是初到贝尔格莱德时,先生准备的一份惊喜,算不上游记,算是我们的生活写照吧……

旅记|萨格勒布的炮响震碎了蓝色的梦

是我们在萨格勒布街区游玩的随笔,有些一些场景的介绍,上城区一般就是打卡胜地。我在推荐列表中没有具体说明,因为整个上城区都算一个整体吧,两个教堂十分显著都是免费的,我想,就算我不说,大家也是会去的。

旅记|萨格勒布失恋博物馆,用分别治愈心伤

这是一篇我们参观“失恋博物馆”之后的随笔,这里的展品和国内盛行的“文案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一边看展品,一边读故事,我自己还是有很多触动的,爱情也好,亲情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原因而分别,希望可以且行且珍惜。

随笔|关于「失恋」,写给BOBo的话

看尽失恋博物馆的故事,自己也想分享一二。正好赶上我家小丸子饱受失恋之苦,就随便写了一些。时间久远,该放下的也早就放下了,只是不知道这篇文章中的那个前任是否能够看到。如今想来,还是要感谢他的不娶之恩,感谢彼此为对方奉献的青春与美好。

旅记|DAVORVRANKIC,一位来自克罗地亚的艺术家

DavorVrankic(戴维·弗兰基奇)是我们在克罗地亚当代艺术博物馆遇到的艺术家。或许对于许多中国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艺术家(对于我们来说也相当陌生),但他在克罗地亚也算是一线级别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Davor开始进行职业艺术创作,并在欧洲各个国家进行展览交流,文章以此而展开,算一个小小的没有深度的展览记录吧。

景点推荐

★失恋博物馆(MuseumofBrokenRelationships)

★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ofContemporaryArt)

★国家美术馆ArtPavilion(UmjetnickiPaviljon)

★米马拉艺术博物馆(MimaraMuseum)

贝尔格莱德—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公里,5小时,建议时间:2天。之后的卢布尔雅那还是难产了,有时间一定补上。

行程图

结语

陆陆续续经过几个月的整理,把所观、所感、所查找的资料、所阅读的书目、所看过的电影、所听过的讲座,都融汇在这几十篇的文章中。其实,中途也想放弃,写着写着就无从下笔了。有时候,我一直想弄清楚写作的意义究竟为何,但总是徒劳的,如今开来自己也只是单纯的沉迷于回味过往之中。诚然,写了这么多关于“先生”的故事,但“先生”也仅仅是其中一个幻影,是一丝具有精神力的陪伴。

在此真正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易英先生,虽然很遗憾未能成为他的博士,但在心里他依旧是恩师。旅行起源于导师的邀请,当时也是犹豫了许久,他说的这些地方、这些地名、这些历史、这些战争于我而言就是一片空白,完全不知其所云。原谅我这个美术学的学渣,是一个理科生。后来做了很多的功课,就如前文所介绍的那样,只是功课有余、记忆堪忧。知道出发前夕,一些地名还是分不清楚,它们就像一个个陌生的单词,一次一次的背诵,纯靠记忆。

来到巴尔干,行程很紧,基本就是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的节奏,名称不同,内容相似,有好有坏不一而足。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如此密集的看展览,到后来着实的疲惫。而易英老师则显得精力旺盛,时不时答疑解惑,因此文中很多关于历史人文的细节都是出自他的微博,或平日里的讲解。在整个旅行中,他告诉了我很多关于人种起源、历史发展、政治变革的史实,其中细节之复杂,原谅我未能一一提及,主要还是自己才疏学浅,担心自己不成体系的知识误了读者,像匈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等等的起源与演变,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侵略与周旋,都是复杂而严谨的,时至今日,无论是时间线索还是地理线索,在我的脑海中依然是混沌的浆糊世界。

我所了解的、我所看到的、我所体悟的也完整地呈现于此了。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易英先生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一路和我“同居”的晓爱的包容与照顾,感谢此行所认识的每一位老师和朋友,感谢这一路的欢声笑语。

年7月26日

初稿完于北京

晶晶的虾米酱

一个无聊的订阅号

就是一个秘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s/2145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