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病包括两种,一种是甲状腺肿型,即桥本甲状腺炎,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发病隐匿。另一种为甲状腺萎缩型,即萎缩型甲状腺炎。
桥本氏病是在自身遗传因素和免疫缺陷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桥本氏病临床表现:
桥本氏病多见于30-50的妇女,男女比例约为1:6-10,但近年来儿童桥本氏病的诊断率逐年提高。本病起病缓慢,初期时常无特殊感觉,最突出的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质地硬韧,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压迫症状。发病时甲状腺机能可正常,少数病人早期可伴有甲亢表现,当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终将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
桥本氏病病理变化是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滤泡上皮退化,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使甲状腺实质萎缩,常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桥本氏病的临床表现可呈多样,多数人可以没有不适症状,一些患者会出现怕冷、乏力和颜面及下肢水肿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甲亢的症状。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甲状腺抗体阳性,一般可予以诊断,对不典型的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
桥本氏病特点主要有:
1、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甲状腺肿时,病程平均达2~4年。
2、常见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咽喉部不适感,10%~20%患者有局部压迫感或甲状腺区的隐痛,偶尔有轻压痛。
3、甲状腺多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峡部及锥状叶常同时增大,也可单侧性肿大。甲状腺往往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增大,但很少压迫颈部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触诊时,甲状腺质地韧,表面光滑或细沙粒状,也可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一般与周围组织无黏连,吞咽运动时可上下移动。
4、颈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少数病例也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质软。
桥本氏病存在哪些治疗误区?究竟该如何治疗?!
1、不加以重视,后期症状严重、延误治疗
案例:48岁的彭女士平时很少生病,自我感觉身体良好,前段时间在陪家人体检的过程中顺便检查甲状腺,被查出患有桥本氏病。彭女士不以为然,心想一点小炎症算什么,于是没有当回事,三个月后,彭女士越发觉得脖子不舒服,有什么感觉压迫的实在难受,医院检查,医生告知,由于错过了最佳时期,目前桥本氏病已经发展为终身甲减,只能终身服药以控制病情。彭女士后悔不已。
很多人对桥本氏病不了解,一位是单纯的一种炎症,而不去重视、不去治疗,殊不知桥本氏病可出现多种症状,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还可伴有桥本甲亢、假性甲亢、突眼型甲亢或甲减、类亚急性甲状腺炎型、伴甲状腺瘤或癌等等,所以桥本氏病不简单,一旦发现一定要引起重视。
2、长期服用西药,形成依赖性
案例:25岁玲玲得桥本氏病后就一直在吃西药,到现在,将近有一年时间了,病情还是不稳定,总是一停药病情就反复,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副作用的困扰。玲玲多方打听,最后通过“多靶点腺体重塑治疗”才得以康复。
西药虽然临床上能够控制病情,患者服用后通常能够在短时间见到效果,但是长时间的服用很容易形成抗药性和依赖性,比较容易复发,而且副作用比较的大。所以不建议患者长期服用。
3、手术切除,甲状腺很受伤
案例:张阿姨今年55岁,去年被查出甲状腺有问题,医生说是Graves病,需要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在医生的建议下,张阿姨遵循医嘱做了手术。可是手术后,张阿姨的病情并没有好转,每天服用大量西药也不见好,后经过复查,张阿姨被确诊为桥本氏病,医生告知之前是被误诊了,桥本氏病根本没有必要手术。
桥本氏病被确诊后,很少需要手术治疗,许多手术都是临床被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患而进行的,有报道研究手术治疗的效果,发现手术组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的发生率为93.6%,而非手术组的为30.8%,表明手术加重了甲状腺组织的破坏,促进了甲减的发生。桥本氏病易与Graves病或突眼性甲状腺肿、变型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混淆,要注意鉴别。
4、忽略身体调理,小心疾病复发
案例:赵女士前几月患上了桥本氏病,经过三个多月的吃药治疗,病情基本恢复,由于工作的原因,赵女士经常熬夜,加上饮食不规律,爱吃辛辣的食物,半个月后,赵女士的桥本氏病再次复发,并且比上次更为严重。
不论是任何疾病,都不要忽视生活中的调养,科学的治疗虽然是最重要的,但良好的调理也会促进疾病的康复,反之,如果不重视,受外界因素的诱发,疾病会再次反复,尤其是甲状腺类疾病,本身容易反复,就更要特别引起注意。
科学有效治疗桥本氏病,专家推荐“多靶点腺体重塑治疗”!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随时与我联系,希望我的善意提醒能够让您少受一点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