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智慧中国的这项技能,现代依然在各

北京中科崔永玲 https://m.39.net/pf/a_6755272.html

引言

《抱朴子》说:“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炼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说到炼丹,总会给人们一种迷信的感觉。但其实我们现代科学和医学中的很多知识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

炼丹方士

炼丹术的贡献

炼丹术在向长生成仙目标的追求中,以靡费大量资财及毒死许多信徒乃至帝王为代价,后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抛弃。但是,追求长生一直都是人类的梦想,也是科学的目标之一。在长期的炼丹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获得了许多化学,医学及冶金,矿物学方面的知识,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发展。

近代化学的先驱

丹砂古代又称丹,炼丹术即是由此而来的。所谓炼丹,主要是丹砂、铅、硫等矿石及药物的烧炼,所炼出来的金丹多是铅汞、硫化汞等。在制作过程中,炼丹方士们积累了许多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也学会了许多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的方法,如飞、升、抽、优、制点等都是炼丹术常使用的操作方法。炼丹家们经常与丹砂和汞打交道,为此,他们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如葛洪云:“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葛洪炼丹图

其化学反应即是:

HgS+O:——Hg+SOg

Hg+1/2O——HgO

(1)式即是由丹砂炼汞的反应。它在℃时开始反应,因汞的沸点仅为℃,炼出来的汞继续与氧气反应,则可生成红色氧化汞。

(2)式所示,即所谓“积变又还成丹砂”,这种用硫和汞化合成丹砂的方法,在我国唐代就已达到了定量反应的水平。

丹炉

此外,还有关于铅的化学反应知识,砷化物的化学反应知识,炼丹家们早在公元7世纪前就能制成铅、氧化铅和单质砷,这在化学史上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火药的诞生

炼丹家们的众多贡献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火药的发明,提起火药,几乎人人都知道它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从而制造出了枪炮、成为中世纪封建社会崩溃的原因之一。但是,也许很少有人知道,火药的发明其实是炼丹术的副产品。

火药原料

硫、硝、炭是制造火药的三种基本成分。道士们在炼丹过程中,常用硝石与三黄(硫、雄、雌黄)等为炼丹原料,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情形。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载了用硝石、玄胴肠(猪大肠)、松脂与雄黄合炼丹药之方,这里,玄服肠和松脂加热炭化后相当于木炭成分,雄黄则含硫,这一配方与黑火药的配方几乎完全相当。因此,在炼制过程中,各种原料成分的比例与加热操作稍有不当,即可引起燃烧和爆炸。在唐宋两代,与火药配方有关的资料更多。

如中唐的《真元妙道要略》记载:“硝石,宜佐诸药,多则败药。生者不可合三黄等烧,立见祸事。

“正是从这些祸事中,人们得出了原始火药的配方,以研究中国的科学和技术而闻名于世的李约瑟先生曾这样说过:“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中,最早提到火药的,是一部题为《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著作。”

对中国医学的影响

炼丹术士们在寻求不死之药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有医学价值的发现。他们积极收集了各种疗疾单方,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养生学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在我国古代是一种颇有影响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在许多道教经典中也在具体的表述。著名道士兼医学家葛洪就曾明确指出:为道者必须“兼修医术”我国古代的许多医学家都是道士出身或道教信徒。他们当中的著名人物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

华陀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方士和医学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医学研究,包括药物的运用、针灸乃至外科手术,他的医术出神入化,并以用麻沸散做麻醉药动外科手术而创先例。《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记述了许多他治病妙手回春的故事,其中包括救活被毒箭射伤的关羽。后来华佗因卷入策划谋杀曹操的政治反叛而被杀害,其医书也因之散佚了。

华佗

还另一位对我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葛洪。他既是著名的炼丹家,又是著名的道教医生,他关于用水银治皮肤病的记载,比意大利的著名外科医生罗吉尔12世纪关于使用水银软膏的发明早了年,关于天花的发现也比国外早多年。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被历代医家刻印、运用。

陶弘景作为道教学者、炼丹家,同时他也精于医学,他的《本草集注》将数千种植物一包括树、草、花、果、真菌,根据其医学功能加以鉴别分类,常被后人所征引。他还增补了葛洪的《肘后救猝方》,作《肘后百一方》。它们有力地促进了祖国医药学的发展。

初唐的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医生和药物学家,据说他活了多岁,少时即有“圣童”之称,通晓百家学说,尤爱老庄。他撰有《备急干金要方》于世,全书收方0余个,详述救急、食疗、气功、养生、按摩等内容,且以论带方,充分发挥了他作为道教理论家的优势。此书对后世中国医学影响极大,而且东传日本、朝鲜等国。

结语

我们看待炼丹术不能过于片面否定它,而是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炼丹术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忘记,它对世界科技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真元妙道要略》《抱朴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f/215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