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欧州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巴尔干

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巴尔干的一盏明灯,山鹰之国,大家一猜就知道是阿尔巴尼亚,与我们中国特别友好的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援助了不少钱与东西给他们。在那个文化资源溃管乏的年代,我们小时候看到进口影片,有好几部来阿尔巴尼亚,比如《宁死不屈》女游击队员临危不惧的气概。《第八个铜像》《海岸风雷》印象深刻的海魂衫,留给我们印象最深,那句精典的台词:”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至今也没有忘记,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在那个封闭的年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阿尔巴尼亚,这个曾经的铁哥们!现在怎么样了呢?很是好奇吧,跟我一起去看看。

先等等,上篇游记一写到我们离开圣托里尼岛回到了雅典,已是晚上11点,第二天也就是旅行第六天,大巴车往阿尔巴尼亚开,途经希腊的,有小瑞士之称的德尔菲小镇。

(德尔菲小镇)

小镇坐落在帕尔纳索斯山旁,海拔米,是冬季滑雪的胜地。

希腊的德尔斐博物馆收集了许多从阿波罗神殿挖出来的文物,很多浮雕残片能细致反应出当年的精雕。

青铜人像很吸引人,而《驾战车者》是非常杰出的代表作之一,镇馆之宝的青年男子身着长袍,衣纹柔美流动,尤其是脸部的眼睫毛根根分明,脚上的经络纹理栩栩如生,充分表现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和表达美的欲望。[强]

这个地方被古希腊称为世界中心,在距雅典公里的帕那索斯深山里,是世界闻名的著名古迹。它主要由阿波罗太阳神庙、雅典女神庙、剧场、体育训练场和运动场组成。

瞧瞧这些柱子

据高临下看当年的宏伟

好大的太阳晒着,爬到山顶,能看到当年的气势

(这个剧院好大,现在有些残缺)

从德尔斐驱车三四小时后,入住卡兰巴卡。

沿途的风景

三楼中间阳台是我和麦铃下塌的房间,老杨在向我们挥手

屋顶游泳池很美

图中是酒店的楼顶游泳池。

酒店附近的教堂

屋后的山很奇特,好奇这山顶有房子

原来旅行第七天要去的地方就是山顶的梅黛奥拉修道院

这个修道院雄踞于一座座巨大的山岩的顶点。那天下着雨,游玩的人还是很多,瞧慢慢往上爬的人们

尽管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15世纪隐士思想大复兴的时代,隐士选定了这些“天空之柱”,修建了二十四座隐修院。目前对外开放的有七座。

在几乎无法到达的山峰上,自11世纪以来,僧侣们在这如同通天柱般险峻的山峰上修行。

巨大的山岩从广阔的塞萨里亚平原拔地而起,有的超过米,它们形状各异,色彩不一。

拍到一个美女

梅黛奥拉修道院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修道院保持了古老的特色,拥有古老的圣像壁画、羊皮手卷等古老文物。

俺也自拍一张

雨一直在下,云雾出来了

(隔着车窗拍的,还有好多漂亮的地方,来不及看了)

终于要进入儿时记忆中的神秘国家阿尔巴尼亚,心情有些小激动。这里也是过关等的时候最久的。有些磨人,导游与车辆也要换。

(阿尔巴尼亚的风景,还是挺美的)

见识了过关的拖拉,过关后,拉着行李箱,要上一个大坡,走了一公里左右,才到接我们的大巴车上,旁边有几个当地的女人与孩子席地而坐。脏脏乱乱的,那孩子跑过来向我要钱。感觉很不好。

沿途的风景

我们先到的是阿尔巴尼亚的培拉特,入住,条件一般,吃的还可以

旅行第九天,一大早,老杨、麦铃和我三个人直奔能看到千窗的地方

培拉特它有“千窗之城”的美称,阿尔巴尼亚三大世遗之一,到底这里有没有一千扇窗户,没有人认真去数,反正一眼望过去,一栋栋白色的奥斯曼风格的房子,从河边一直分布到山顶上。您可以看到很多的窗户,每一扇窗户里都有一个故事。

这是一座大学,感觉里面空空的

当地的孩子

培拉特城堡建于13世纪,附今八百多年,这座堡垒包括许多保存完好的拜占庭教堂。

原来这里用作军事防御。

城堡里有居民居住,感觉阿尔巴尼亚就象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样,卖的东西也是相对物价也便宜,一欧元可以买三个冰淇淋蛋筒。

朋友毛老师留言说:“有句话是文革中中影纪录片里的,欧洲传说中,上帝带着礼物在欧洲旅行,随手扔给许多国最金银珠宝。到阿尔巴尼亚时,上帝口袋里只有石头了,所以他只好把石头倒了下去,这里成了多山之国。看你的图片,果然。”

我和麦铃在第八个石像前合个影

俯瞰市区

离开培特拉,我们到了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地拉那

地拉那市中心没有什么高层建筑。这个中国的社会主义亲密盟友,欧洲的一盏灿烂明灯,时过50年后,仍然是欧洲贫困国家之一,经济落后,依靠希腊,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援助过日子。

据说地拉那的市长是一位艺术家,他把这座城市的居民陈旧住宅经过他的彩色理念,结果城市焕然一新?

街心公园

奥斯曼时期的埃塞姆贝清真寺是地拉那另一处象征性建筑,也在广场的一侧。清真寺后面是一座高大的钟楼,在钟楼顶上能够俯瞰整个广场。左面的TID大楼由比利时人设计,25层高,是地拉那最高的楼。

教堂一直在整修

(被称为最丑的"金字塔"!是霍查女儿的杰作。当时被用作纪念霍查的博物馆,在霍查政府被推翻后,这座建筑也被荒废,不过并没有被拆除,是一个看似烂尾楼却不是烂尾楼的建筑,破旧不堪。)

在年到年整整10年里,中国人民不顾自身的经济困难,节衣缩食,为阿尔巴尼亚在农业,工业,军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结果就是在年,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两阿提案"助力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但中阿间终于还是因年的尼克松访华,而走向破裂。

以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名字命名的广场座落在市中心。斯坎德培塑像是地拉那形象标志。我们在拍照,居然有当地人也在拍我们。

(广场上很乱,有孩子玩的木马车,还有大台子在播世界足球杯)

年霍查去世后,后继接班人在广场竖起一个10米高的霍查塑像,在年的民主浪潮中被愤怒的示威群众推倒。如今只剩下斯坎德培,依旧横刀立马在呵护着他挚爱的祖国。

  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博物馆--年落成。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墙上的巨幅马赛克壁画,题为"阿尔巴尼亚人",描绘从二千多年前祖先伊利里亚人时期到二战,阿尔巴尼亚的荣耀与光辉。颇有中国红色绘画的神韵。

还有小姑娘来向导游要钱

地那拉街头

听说阿尔巴尼亚最多的是碉堡了

公共自行车也有

拍几个美女吧,这美女有特点

教堂里的美女

这是见过的最时尚的当地女子

幸亏我们住的还不错

(酒店游泳池,但离市区有些路了)

吃的还不错

(这个桥叫达巴克桥,非常古老,俺走走吧,马上要离开阿尔巴尼亚了)

再补充游记1没有说的内容:我们的旅行行程是年6月9日到7月4日,总的出行时间26天。杭州出发到上海浦东机场,跟团游巴尔干半岛10国(希腊、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走过10个国家的首都(雅典、地拉那,斯科普里,索菲亚,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斯普利特,萨格勒布,卢布尔雅那)。访问相关城市11个(卡兰巴卡,培拉特,奥赫里德,大特尔诺沃,布拉索夫,锡比乌,布德瓦,杜布罗夫尼克,扎达尔,普利斯特维采,威尼斯)。

阿尔巴尼亚是我们到的第二个国家,沿途看村庄的房子,游玩了两个城市后的感觉,有些心酸,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真心有些落后,相当于我们的三十年前样子,发展真的有些慢,有朋友说它已成为欧州最穷的山地之国,但愿未来能看到它的进步与发展。

(下一个国家是马其顿,国家虽小,但很美,与阿尔巴尼亚相临,但完全不同,继续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weiw.com/jzqyf/2145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