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文章介绍了从古到今记录事件的方法的演变及造纸术的发展。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获得和纸有关的知识。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纸的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纸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来说一说吧!(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纸)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你知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是谁发明的纸?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在新课开始,通过交流熟悉的纸,从而激起学生对纸的起源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一册 保存 大约 经验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创造 携带 制造 蔡伦
积累 朝鲜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术”读“shù”;“洲”“社”“创”是翘舌音;“册”“蔡”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累”“鲜”,用不同读音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录: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氺”,最后一笔是捺。
洲: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社:部首是“礻”,不是“衤”。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本环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示,意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识字,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里具体讲到了纸的发明?其他段落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2自然段:讲造纸术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
第3自然段:讲了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第4自然段:讲了东汉时期蔡伦造纸,并且传承到了现在。
第5自然段:讲了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词组,想一想:在每一个时间段里,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1,照样子抓住关键字词填一填。
4.交流:
早在几千年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木块、竹片上,后来又写在丝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东汉时代:蔡伦造纸。
后来:传到全世界。
设计意图: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纸的发明过程,为深入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伟大贡献”体会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
2.师:同学们,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