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诊断标准如下:
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5x/L。循环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需通过流氏检测的轻链限制性予以确认。
血涂片发现的白血病细胞典型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其细胞质边界窄,细胞核致密且缺乏可识别的核仁,染色质部分聚集。大的、不典型淋巴细胞或幼淋巴细胞可见但≤55%。
CLL细胞同时表达B细胞表面抗原CD19和CD20,以及CD5、CD23、CD43和CD。表面CD20、表面IgG和CD79b水平较正常B细胞特征性降低。白血病细胞的每次克隆均限制于表达κ或λIg轻链,或两者均不表达。
需要和CLL区分的其他淋巴瘤包括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特别是脾变型)和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以上肿瘤可以表达B细胞表面抗原和CD5,但大部分不表达CD23,需详细说明的是MZL。在表达CD23的患者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出周期调控蛋白D1(CyclinD1)过表达和FISH检测出(11;14)异味,及表达CD,均可以帮助诊断套细胞淋巴瘤,另外SOX11染色的组织学活检也可以支持诊断。MZL的诊断取决于CD43低表达或不表达,以及CD高表达。
在WHO分类中,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CLL归为一类。如果表现为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5x/L和淋巴结病和/或脾肿大(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出),则诊断SLL而非CLL。SLL的免疫表型和CLL一样,虽然SLL也有循环克隆,但SLL的确诊取决于淋巴结活检的组织病理学。
如果出现淋巴结病、器官巨大症、血球减少和临床症状,但单克隆B淋巴细胞5x/L,则定义为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Z),MZL在血细胞计数正常人中可达5%且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每年有至少1-2%的MBL进展为CLL,但需要向患者和健康人强调MBL不是淋巴瘤或白血病。
分期和风险评估早期,无症状期
CLL的分期有Rai和Binet两个系统,早期无症状期无需进一步风险评估。
诊断的第一年中所有患者应每3个月随访,后续可以每3-12个月根据肿瘤负荷和动力学,按照下面的建议进行检查
病史和体格检查,包括所有淋巴结区域触诊和肝肾
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晚期或有症状期
建议的检查如下
戊肝检测为可选项,但HBV阳性时应当检测。
β2微球蛋白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且属于CLL-IPI指数。
放射检查如CT和MRI对于无症状患者不是常规推荐。CT扫描推荐于有症状患者(如肺部症状患者排除肺部浸润或胸膜积液)。如果有CT紧急或不可得,可选胸部X光或腹部超声。颈部、胸部、腹部、骨盆CT对于评估肿瘤负荷和肿瘤溶解综合征风险有帮助,尤其是BCL2抑制剂治疗前扫描。高龄患者可用胸部X光或腹部超声代替CT。
预后预测因素
如前所述,Binet和Rai均将CLL患者预测因素分为3类。随着疗效更强的药物的使用,晚期患者OS得到极大改善,而分期系统与预后的关联有所降低。
其他CLL预后标志物,如检测到TP53突变或del(17p)的患者在免疫化疗时代预后最差,中位OS仅有2-5年,但随着B细胞受体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的使用有明显改善。然而,即使在一些抑制剂下TP53突变患者的预后仍较差。之前预后差的del(11q)使用FCR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和BCR抑制剂和维奈托克显著改善了生存。其他基因突变如NOTCH1、SF3B1或BIRC3、RPS15、复杂染色体核型如果有TP53删除/突变则预后也不乐观。
因为白血病细胞会进化,任何线数治疗之前都应进行FISH以检查del(17p)和TP53突变。
需要治疗的CLL患者中有约60%IGHV状态未明确,而IGHV未明确的CLL细胞基因更不稳定,发生不良基因突变的风险更高,体现为OS和至治疗时间显著更短。
更综合的预测指数包括CLL-IPI被提出,它纳入了疾病分期、年龄、TP53状态、IGHV状态和血清B2M,按照预测不同OS分为4个亚组,3个分层:低危,不需要治疗;中危和中高危,免疫化疗下预后较好;超高危,化疗比较无力,一线需要靶向治疗。CLL-IPI指数的到了广泛验证,但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CLL-IPI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确认。
治疗目标
大部分CLL都是无法治愈的,因此治疗目标是改善生活治疗和延长生存。临床研究中的重点如缓解率、MRD和PFS,相较于老年和/或伴合并症患者,对于年轻和/或体健患者可能更有意义。
早期CLL的治疗早期CLL既:Binet分期A和B且不伴活动性疾病;Rai0、I、II且不伴活动性疾病。
对于早期CLL来说,化疗早期治疗并没有带来生存优势,而新药用于早期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因此,早期CLL的标准治疗策略是等待观察,所有患者均建议第一年间隔3个月、后续每3-12个月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和体格检查。
局部性早期SLL的治疗应和CLL一致。对于有症状淋巴结病的特定局部性SLL患者,仅可以考虑局部放疗。
晚期CLL的治疗晚期CLL既:Binet分期A和B伴活动性疾病或BinetC;Rai0-II伴活动性疾病或RaiIII-IV。
一般来说,只要可能,所有线数的晚期患者都应参加临床试验。
启动治疗的指示
中危和高危患者通常可以从治疗获益,但其中部分患者(尤其是Rai中危或BinetB)可以仅观察而不治疗,直至侵袭性证据或有症状(既活动性疾病)。需要有明确活动性疾病才可以启动治疗,至少需要符合下面一个标准:
应排除导致以上症状(除CLL外)的其他因素,如第二肿瘤、感染、睡眠紊乱、焦虑、更年期等,尤其当这个症状是启动治疗的唯一指示。
一线CLL的治疗
一线的不同治疗策略如图。分为持续治疗直至进展(BTK抑制剂)和有限周期治疗(化疗或CD20单抗,非免疫化疗的venetoclax+obinutuzumab)
复发难治CLL的治疗
和一线治疗一样,仅复发有症状患者需要治疗,很多复发但无症状患者可以随访很久而不治疗,如下图。即使停止持续给药的BCR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也并非必须启动另一治疗,尤其是CLL缓解情况下。对于靶向治疗快速进展患者则建议立即改变治疗策略。
固定周期治疗后3年内有症状复发或无缓解患者,应改变治疗方案。对前线的有限周期治疗后长期缓解(3年)的患者复发时可以重新使用同一方案,即使长期观察性数据还偏少。
选择方案需要结合患者需求,如下
HSCT和细胞治疗的地位
ASCT对于CLL也有治疗效果,以下情况应该考虑ASCT
在所有3组患者中,均可以在CAR-T或BiTE抗体和alloSTC中选择一个方案,但CAR-T治疗CLL经验较少
CLL并发症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血球减少患者的治疗应参考美国和欧洲相关指南。大部分自身免疫性血球减少患者,尤其是温热性自身抗体患者,给予大剂量类皮质激素治疗可以缓解。而不缓解患者,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者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以及BR是可行方案[III,B],另外近期BCR抑制剂也表现出喜人疗效。而对于顽固性自身免疫性血球减少患者,考虑脾切除之前建议优先治疗CLL。
感染是CLL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醇激素应限制使用。预防性使用全身Ig替代疗法不影响OS,且仅推荐用于严重低丙球蛋白血症和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患者[I,A]。反复性感染和/或感染非常高危患者,抗生素和抗病毒可以预防给药(如,嘌呤类似物或idelalisib治疗期间,磺胺甲基异恶唑预防肺孢子病)。使用伊布替尼患者真菌感染风险会增加,尤其是合并类皮质激素时,然而因为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真菌感染发生率低,目前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虽然CLL患者开始治疗前其血流感染死亡率增加,但没有证据支持在早期CLL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然而专家建议早期CLL患者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